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3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0篇 |
农学 | 587篇 |
基础科学 | 253篇 |
115篇 | |
综合类 | 2756篇 |
农作物 | 493篇 |
水产渔业 | 135篇 |
畜牧兽医 | 1306篇 |
园艺 | 422篇 |
植物保护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313篇 |
2011年 | 328篇 |
2010年 | 312篇 |
2009年 | 352篇 |
2008年 | 384篇 |
2007年 | 398篇 |
2006年 | 300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266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细胞产毒能力最高为(7.05±0.52)fg/cell;扇贝12 h内摄食5×10~7个产毒藻细胞后,体内AZAs毒素含量已超欧盟安全限量,达165.3μg AZA1eq/kg,蓄积效率为78.2%。AZAs毒素在扇贝各组织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内脏团其他可食组织外套膜闭壳肌。AZA2在扇贝中潜在转化方式为羟基化、去羧基化和氧化,共生成4种代谢产物:AZA6、AZA12、AZA19和AZA23,其中AZA19为最主要代谢产物,约占总毒素40%,其他代谢产物含量较低。本研究证明中国近海分布氮杂螺环酸产毒藻毒性危害较强,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AZAs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4.
125.
选用湘杂油2号油菜种子,在湖南采用铝薄袋小包装、无内膜编织袋包装、有内膜偏织袋包装等方式进行贮藏,并对其发芽率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种子贮藏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3种方式贮藏2 a后种子发芽率均在80%以上,达到国家标准。在青海采用无内膜编织袋进行贮藏,3 a后发芽率仍有89.8%。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产量最高达2 886.67kg·hm^-2的栽培措施是密度12万株·hm^-2、施纯氮180 kg·hm^-2。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茎粗、主轴长、1次分枝数、2次分枝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分枝高度、株高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9.
1 自交系防杂保纯方法 1.1 安全隔离,防止天然杂交.如果繁殖区隔离不严,造成自交系串粉混杂后,其它保纯、提纯措施都毫无意义.在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繁殖田的空间隔离要在5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3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鉴定与群体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可由多种双生病毒引起。为了明确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和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本研究收集了51个采自北京不同区县的病毒疑似样品,进行了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分离物的基因组分析。经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检测25个样品呈阳性;扩增获得10个代表性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大小均为2 781bp,共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经比对,10个分离物与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Israel(TYLCV-IL)同源率大于99%;基于我国TYLCV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分析表明,TYLCV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整个基因组上的变异是不均匀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我国TYLC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可分为3个组群,分析了我国TYLCV群体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