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8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林业   1562篇
农学   932篇
基础科学   338篇
  1296篇
综合类   6526篇
农作物   67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75篇
园艺   1738篇
植物保护   514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787篇
  2010年   719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观察了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结果表明,N节叶片、N-1节叶鞘、N-3节节根同步伸长;1叶1心期,第一层节根—胚芽鞘节节根萌发伸长,至4叶1心期,共有4节节根及其分枝根萌发,在秧盘底部缠结成网,确保秧苗连片不散,便于带土机插。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水杨酸、茉莉酸甲酯、酵母提取物这三种生物诱导子对王不留行毛状根生长及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状根及培养基中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结果水杨酸和酵母提取物对王不留行毛状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茉莉酸甲酯则明显抑制其生长。这三种诱导子均明显促进王不留行黄酮苷的产生。结论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王不留行毛状根培养体系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主要利用三种发根农杆菌A4、15834、R1601诱导苦参产生毛状根,初步为建立苦参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共培养法,考察了不同外植体、菌种、培养时间对苦参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对苦参毛状根中氧化苦参碱进行初步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是以生长1周的苦参幼芽为外植体,R1601为菌株,添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暗处诱导,最终测定诱导率最高为27.6%,存活率为45.8%,而苦参毛状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富集量为1.68mg/g(苦参毛状根干重),未检测到苦参碱。  相似文献   
994.
为比较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木薯叶片之间的差异,本试验以木薯华南205、南植199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形态结构和逆境生理指标,鉴定其抗螨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叶片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同源四倍体的叶片厚度、中裂叶宽、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下表皮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单宁含量、多酚氧化酶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高于其二倍体,中裂叶长、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二倍体。抗螨性鉴定结果发现,木薯同源四倍体的抗螨性均强于其二倍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螨害指数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孔密度、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木薯倍性育种、抗性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烤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连作障碍已成为限制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长期连作及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RSD)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缓解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基础。选取烤烟连作 3、5和 7年根际土壤分析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演替规律。选取烤烟连作 3年样地实施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RSD),与未处理(3年)对比,以此评价 RSD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处理显著降低烤烟根际土壤 pH及总碳和总氮的含量,RSD处理较未处理(3年)显著提升土壤总碳和总氮的含量。(2)测序结果表明,连作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群落 Alpha多样性,主坐标轴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连作处理显著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及 FUNGuild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连作处理促使病原菌丰度增加。(3)与未处理(3年)相比,RSD处理显著降低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病原菌丰度。(4)相关性热图分析表明病原菌相对丰度与 pH、总碳和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长期连作烤烟导致根际土壤质量退化,造成病原菌增多;RSD处理对连作土壤的质量和真菌群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双因素随机试验研究在玉米3个生育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胁迫对2个品种玉米根际土中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及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在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下分别种植2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农华101”)。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3个生育期根际土中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以及成熟期的普通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丰度,并提高了微生物的均匀度,使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灌浆期根际土中脱氢酶活性、成熟期的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蔗糖酶活性。灌浆期,“农华101”比“郑单958”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丰度和脱氢酶活性高,但其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却较低。水分与品种的交互作用仅对灌浆期根际土中放线菌丰度、灌浆期和成熟期的丛枝菌根真菌丰度和3个生育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根际微生物是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中连接土壤-植物的重要枢纽,不仅影响着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植物地下部分的代谢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全面了解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客观反映研究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合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以“Rhizosphere microbes”、“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和 “根际微生物”为  相似文献   
998.
<正>固氮菌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农作物对硝态氮,重金属,农药的吸收,净化和修复土壤,降低农作物病害发生,促进农作物秸秆和城市垃圾的腐熟利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已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面临环境污染等压力下,为了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条必由之路,近年的实践也已证明了这一观点。1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999.
陈新独创"旺根技术"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移栽田间后保持强盛生长力,提前投产。测定儋州基地旺根技术培育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苗木的树高和地径等指标,结果表明,移栽1.5年的沉香和花梨木的平均地径分别达到(5.84±1.43)cm和(4.04±0.64)cm;而移栽2.5年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平均地径分别为(12.10±1.89)cm,(9.37±1.05)cm和(15.26±3.18)cm,均已开花结果,且硕果累累。此外,旺根植物间隔3个月的平均地径增大明显,沉香为1.0 cm,花梨木为0.7 cm,斯里兰卡橄榄为1.44 cm,比传统苗木的生长速度提升数倍。该技术为作物超高产研究提供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new high-efficiency acaricide mixture.[Method]The synergism acaricidal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against carmine spider mite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optimal ratio of both acaricid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co-toxicity factors and co-toxicity coefficients(CTC).[Result]At 24 h post-treatment,the LC50values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against T.cinnabarinus female adults were 154.67 and 93.26 mg/L,respectively,and the synergistic mass ratios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ranged from 1:0.06 to 1:0.87,and the optimal diafenthiuron-to-fenbutatin-oxide ratio was 1:0.39 with the LC50and CTC of 67.87 mg/L and 188.93(CTC significantly above 100 strongly indicated synergism),respectively,and the toxicity relative to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was 2.28 and 1.37 times,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joint acaricidal action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strongly indicates synergism.These findings prove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mixing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to control spider mites and developing a new synergisic acaric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