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471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室内外饲养、造林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苦楝树(Meliaazedarach)是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成虫最喜欢取食的补充营养植物,有强烈的诱集作用。以苦楝树做诱饵树集中诱杀沿海木麻黄(Casuariaspp.)防护林星天牛是一种很有前途、可行性强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东海岛木麻黄试验示范林植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岛沙质海岸木麻黄试验示范林的植被,在林外海滩前沿的低潮线至高潮线间是无植物的裸露沙地;紧邻高潮线的沙堤外边缘,是耐盐的卤地菊、厚藤等植物。营造木麻黄试验林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2.4倍;植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由阳性向阴性、由耐旱向喜湿、由有刺向无刺发展,这些变化是立地质量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3.
青枯菌胞外酶对木麻黄的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致病性不同的木麻黄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产生的胞外酶活性测定显示,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在活性在各菌之间无明显差别,但纤维素酶活性差别明显,并随菌株的致病性上升而增加,菌株致病性与酶活性具有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优良木麻黄嫩枝培育壮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区)推广木麻黄优良种源营造防护林中,筛选出6个无性系进行嫩枝水培出根与培育壮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23个月的幼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显著,尤其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突出。莆田20、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海岸基干林带以及困难地段造林培育壮苗的首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5.
刘清浪  黄金水 《昆虫天敌》1999,21(3):97-106
本研究筛选出蝗虫微孢子虫,蜡状芽孢杆菌及簇孢霉等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防治棉蝗的感染率达77%以上,应用从星天牛中分离的白僵菌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77.8%;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和蠹蛾线虫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90%以上。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自1978年Callaham等人首次从香蕨木(Comptonia peregrina)根瘤中成功地分离出Frankia内生菌纯培养后,许多学者已从赤杨属(Alnus)、胡颓子属(Elaeagnus)、沙棘属(Hippophae)、杨梅属(Myrica)和木麻黄属(Casuarina)等非豆科固氮树木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内生菌。但这些内生菌生长极其缓慢,这给大面积的田间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因此,作为Frankia菌应用研究的前提,需要更多地了解体外培养条件及其最适生条件。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从已分离的内生菌株形态看,它们是极其相似的,都具有Frankia的典型特征;从培养条件看,也表现出许多共同性,但又有一些差异。本文报道了两株木麻黄内生菌培养条件和培养特征的比较结果,为Frankia内生菌应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相似文献   
108.
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麻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对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含碳量变化范围在454~526 g/kg之间,器官平均含碳量表现为树根树叶果树干树枝树皮;0~60 cm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在0.8~9.3 g/kg之间,平均含碳量仅为3.6 g/kg,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量差异显著,土壤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233.1 t/hm2)成熟林(165 t/hm2)近熟林(99.8 t/hm2)中龄林(56.0 t/hm2)幼龄林(27.1 t/hm2),不同林龄间同一器官的碳储量均呈显著差异,除中龄林、近熟林枝与叶间差异不显著外,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也均呈显著差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34.27 t/hm2)近熟林(22.97 t/hm2)过熟林(20.8 t/hm2)中龄林(15.92 t/hm2)幼龄林(12.27 t/hm2),相同林龄0~10、10~20、20~40 cm土层间均呈显著差异,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部分差异显著性不一。可见,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为生态系统主要碳库,其中乔木层碳储量约占79.85%,为第一碳库。  相似文献   
109.
对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致病性测定接种后木麻黄罹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根据病原菌子实体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6.0;在以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适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110.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林龄木麻黄根、根际土壤及凋落物的水浸提液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比较。发现鉴定出的物质主要为酸、酯、烷、醛、酮、酰胺及酚类等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林龄木麻黄样品中鉴定出的共有物质主要有7种,而鉴定出的特有物质有52种。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木麻黄的凋落物中,根中检测出的种类次之,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在不同林龄不同部位的浸提液中占的比重较大,植物产生这些有机物与体内物质分泌途径、微生物作用以及木麻黄自身生长需要有关。这几十种物质究竟是否对木麻黄产生自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