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0篇
  13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71.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提出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法,包括建立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和显著性检验。此法开辟了分析因子试验结果的新途径,能从试验结果中提取新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了因子试验结果的利用率,最后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72.
人工制种利用一、二代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鉴定出统杂13、皖杂16两个达标新组合,提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73.
为了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每只分别感染300条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幼虫,感染后2~6周每组每周随机剖杀10只小鼠,收集血清及肉汁,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中抗体水平;另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每只分别感染500条T2、T3、T4、T7幼虫,感染后6周剖杀,制备肉样,用ELISA检测4℃及-20℃保存不同时间后的肉汁抗旋毛虫抗体动态。T2、T3、T4、T7感染小鼠后的肉汁抗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均是在感染后第3周检测出肉汁特异性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30%、30%、30%,至感染后第4周肉汁抗体阳性率均升至100%。4组小鼠感染后2~6周的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T2、T3、T4、T7感染小鼠肌肉4℃保存7d与1d的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的感染小鼠肌肉-20℃保存2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保存3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已有显著性差异,但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的4个月保存期。结果表明,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捡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274.
12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喹胺醇,检测了给药后48 h内血抗氧化酶活力、MDA含量和血药浓度,旨在评估喹胺醇诱导氧化损伤的潜在性作用。结果,猪单次口服200 mg/kg喹胺醇后,血CAT活力在2~48 h间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GSH含量与CAT活力变化呈相反趋势(P〈0.05),SOD、GSH-Px、GSH-ST活力、MDA含量未见明显变化;单次注射3.0 mg/kg喹胺醇后,SOD活力在5~30 min内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MDA含量与之呈相反变化,CAT、GSH-Px、GSH-ST活力、GSH含量给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血药浓度与抗氧化酶活力均呈负相关性,与MDA含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断奶仔猪单剂量口服或注射喹胺醇后,有导致抗氧化机能短暂紊乱的可能,但不会诱发氧应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75.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对网络浅层、中层、深层特征中包含的判别信息挖掘不够,且提取的农作物病害图像显著性特征大多不足,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取农作物病害图像中的判别特征,提高农作物病害识别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层信息融合和显著性特征增强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网络(Crop disease recognition network based on multi-layer information fusion and saliency feature enhancement, MISF-Net)。MISF-Net主要由ConvNext主干网络、多层信息融合模块、显著性特征增强模块组成。其中,ConvNext主干网络主要用于提取农作物病害图像的特征;多层信息融合模块主要用于提取和融合主干网络浅层、中层、深层特征中的判别信息;显著性特征增强模块主要用于增强农作物病害图像中的显著性判别特征。在农作物病害数据集AI challenger 2018及自制数据集RCP-Crop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ISF-Net的农作物病害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87.84%、95.41%,F1值分别达到87.72%、95....  相似文献   
276.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州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为下一步针对省内不同种植区设点试验,为新 品种在省内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湛油 75 为对照种(CK),2020 年在广 东省农业科学院钟落潭花生试验基地对汕油 121、粤油 905、福花 0945 等 11 个花生新品种开展初步试验,鉴定 各花生品种在广州地区的产量、适应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客观评价其特征特性及其应用价值。【结果】参试花 生品种均具有中等以上的耐涝性、耐旱性及抗倒性,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在 0.66%~51.75% 之间;相关性分析表 明,主茎高与分枝长,总分枝数与结果枝数、收获时主茎青叶数、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与单产间 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收获时主茎青叶数与单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显著性分析表明,与 CK 相比,汕 油 121、粤油 905、福花 0945 的干荚果产量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 5.57%、1.70%、1.13%,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其余品种均有所降低,其中虔油粉色、琼花 1104 减幅分别为 32.47% 和 38.92%,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产 量稳定性分析表明,与 CK 相比,汕油 121、粤油 905、桂花 66 等 7 个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较好,湛油 103、泉花 1417、琼花 1104 等品种的稳定性差。【结论】综合各参试花生品种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和品质,汕油 121 与 粤油 905 两个新品种在广州地区种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优,可在广东省其他种植区域进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77.
【目的】通过比较 5 种不同果袋处理的‘翠冠’梨果实品质,选出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并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的果袋,为生产上‘翠冠’梨套袋种类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用 5 种不同的果袋对‘翠冠’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对照,分析 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5 种不同果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果皮 L* 值、果皮 b* 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变异系数均在 10% 以下,但套袋可使‘翠冠’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 21.9% 和 23.9%,对果实的内在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套袋后‘翠冠’梨果实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73.6%,果面的绿色度降低导致果面颜色变浅,L* 值上升 20.6%,显著提高果面的亮度和光洁度,使其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提高。套袋会影响‘翠冠’梨果皮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使果皮中 α- 法尼烯、正己醛、乙酸乙酯的含量上升,2- 己烯醛含量降低,香气更加浓郁。【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分析表明,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可增加‘翠冠’梨果皮 L* 值和果皮 a* 值使果面的光洁度上升,提高‘翠冠’梨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排名较高,可在提升果实外观品质的同时减小套袋对其内在品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78.
研究了不同胁迫温度对不同类型烟草幼苗(ZY08-4、野生种、栖霞晒烟、K326)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了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对照K326外,3个品种(系)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与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MDA、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各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