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黄颡鱼外周血细胞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可见以下血细胞: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分别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2.
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显微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16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具有灌浆速度快、粒重高等特点。为探明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以宁麦13为对照,显微观察了扬麦16颖果维管束、胚乳细胞和传递细胞发育的变化特征,测定了千粒重和生长素含量。结果表明,扬麦16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好,胚乳充实饱满,最终粒重高;灌浆过程中扬麦16颖果内源生长素水平高,促进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调运和胚乳细胞的分裂;扬麦16颖果维管束发达,筛管面积大,韧皮部卸载能力强;扬麦16颖果传递细胞分化早,细胞壁内突结构发达,养分转运能力强。  相似文献   
23.
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油菜籽原料、高低粕残油率挤压膨化试样及传统螺旋压榨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粕残油率低的试样经挤压膨化后细胞壁破坏充分,物料膨化效果好,有利于溶剂油与油脂的迅速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油脂浸出速度、降低粕残油率(<1%);相反,粕残油率高的试样细胞壁没有被充分破坏,传统压榨工艺试样组织结构坚实细密不利于油脂浸出,粕残油率相对较高(>9%).  相似文献   
24.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25.
光镜下长吻鮠外周血中可区分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同时还发现幼稚红细胞、直接分裂的红细胞.电镜下,个别红细胞可见到少量线粒体;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短而钝的伪足样突起.颗粒有3种类型;单核细胞内有较多的溶酶体样颗粒;小淋巴细胞有细长的伪足样突起,大淋巴细胞内质网丰富.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PAs反应呈阳性;SBB染色只有嗜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和个别淋巴细胞中舍有ACP,只有粒细胞舍有POX;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均含有ANAE,部分淋巴细胞含有ANAE.  相似文献   
26.
10种隼形目鸟类飞羽羽小枝显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隼形目鸟类飞羽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飞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数,纤毛的数量、长短、粗细,腹齿数,无钩羽小枝的腹齿数以及羽小枝复杂末端是否呈节状等特征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于分析的3个参数在2个物种间至少有1个参数差异显著,说明把这些参数综合起来考虑对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科间、属间情况比较,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7.
网纹甜瓜玻璃苗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网纹甜瓜离体快繁过程中玻璃化苗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在第2次继代培养结束时,取玻璃苗观察外观形态并做石蜡切片,同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玻璃苗植株节间短缩、节不明显、半透明、浅绿色.叶片肥厚肿胀,表面凹凸不平,皱缩并纵向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肉细胞细胞壁不完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别,甚至无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散、凌乱,细胞壁的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其组织含水量极显著高于正常苗;叶绿素含量、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醉(MDA)含量均高于正常苗,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苗.可见,玻璃苗的外部形态异常是内部结构所致,且玻璃苗与正常苗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8.
以质地品质差异明显的2个苹果品种‘富士’和‘秦冠’为试材,观察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显微结构,测定果实的脆度和硬度及细胞壁相关代谢酶和淀粉酶(AM)的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导致这2个品种质地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花后85d前,2个品种的果肉细胞大小相似,而在花后85d时,‘富士’果肉细胞明显增大,显著大于‘秦冠’果肉细胞,并且在花后115d时细胞又一次显著增大。而‘秦冠’果肉细胞仅在花后100d时显著增大,此后增长不显著。2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秦冠’和‘富士’的果实硬度和脆度均逐渐降低。‘富士’果实的脆度一直较‘秦冠’高。花后100d前‘富士’果实的硬度高于‘秦冠’,而花后115d至果实成熟期间均显著低于‘秦冠’。3花后115d以后‘秦冠’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明显高于‘富士’,而‘富士’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明显高于‘秦冠’。相关性分析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PME活性与‘秦冠’的质地呈显著负相关,而β-Gal活性与‘富士’的质地呈显著负相关。可见,随着果实生长发育,‘秦冠’和‘富士’质地品质的差异除表现在果肉细胞显微结构上外,还与一些代谢酶密切相关,PG和PME是‘秦冠’果实质地变化的关键酶,而β-Gal在‘富士’质地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9.
湖南产皱边石杉茎尖经过表面消毒和内生菌灭菌后,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培养出一种与其共生的藻类,经超显微结构鉴定为椭圆小球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聚积成团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椭圆小球藻细胞长7~12μm,宽4.5~8.0μm,椭圆小球藻的胞外多糖层明显分为两层,无性生殖时,原生质体直接分裂成4个似亲孢子,从母体中破壁而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核,色素体呈片状,占细胞较大部分;藻体内含叶绿素a 0.134 mg/g,叶绿素b 0.047 mg/g,类胡萝卜素0.057 mg/g,叶绿素a/b为2.855。  相似文献   
30.
The submicro-characters on the leave-back of 9 Oryza species, O.australiensis,O.granulata, O.punctata, O.officinalis, O.latifolia, O.barthii, O.glaberrima, O.rufipogon, and O.sativa were studied with the Scanning Electric Microscope (SEM). The leave-back consisted of 3 vertically linked subunits, silica-phellem block, stomate block, and large-tubercle block were observed. The O.rufipogon, O.sativa, O.barthii, and O.glaberrima have a papicle on the phellem cell (Figl: 6,7,8,9,10), which is absent in the other 5 species (Fig1:1,2,3,4,5). The stomatic block has 1-3 rows storeates and some papicles around the stomate. On O.rufipogon and O.sativa more than 4 large papicles are obviously observed around the stomate (Fig2: 8,9,10). On O.granulate and O.punctata there are 4 small papicles on the stomate which located at both poles of the st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