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5篇
综合类   1179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NCBI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PPO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Ⅰ和Ⅱ),其中第Ⅱ大类的PPO基因与小麦籽粒PPO活性密切相关,第Ⅱ大类第i小类中的PPO基因可能位于小麦2A和2D以外的染色体上,可作为改良面团色泽的侯选基因。通过对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4条PPO基因比对后发现,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的PPO基因(PPO-2D)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等位基因间有94个单核苷酸变异(SNP),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SNP(cSNP)有80个,这些cSNP中有36个影响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非同义cSNP。在非同义cSNP处,设计引物STS-H,对130个已连续测得两年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H在大部分低PPO活性品种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a),而大部分高PPO活性品种可以扩增出460bp的目标片段(b)。方差分析表明,a、b两种类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非同义cSNP对小麦籽粒PPO活性有重要影响。与STS01引物(低PPO活性显性标记)比较后发现,STS-H与STS01是一对互补标记,根据STS01和STS-H引物各自的特点,研究了能同时扩增两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2.
在3个甘蔗品种的分蘖初期,分别喷施硝酸镧和混合稀土溶液,结果这两种处理都能促使甘蔗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喷清水的对照,而且喷施混合稀土的又极显著高于硝酸镧处理。混合稀土还能使即将进入工艺成熟期的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草酸、EDTA-Na2、柠檬酸及其复配对粉红女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应,揭示其抑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鲜榨和贮藏过程中苹果汁防褐变的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酶促褐变抑制剂。研究表明,单一抑制剂对PPO的抑制能力依次是:0.250 0μmol/L草酸>0.500 0μmol/L EDTA-Na2>0.200 0μmol/L柠檬酸,抑制率分别为94.30%、83.01%、81.31%,三者对PPO的抑制能力均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抑制机制为不可逆效应。0.250 0μmol/L草酸对鲜榨苹果汁的防褐变能力较强,褐变抑制率为87.39%;0.500 0μmol/L柠檬酸防褐变效果弱,褐变抑制率仅为45.15%;0.500 0μmol/L EDTA-Na2在苹果汁中无防褐变效果。添加0.250 0μmol/L草酸于常温贮藏90天的苹果汁中,褐变抑制率仅为71.04%。0.300 0μmol/L草酸联合0.500 0μmol/L EDTA-Na2、0.500 0μmol/L柠檬酸,能较好的抑制鲜榨及贮藏过程中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分别达到91.21%和89.47%。  相似文献   
94.
树莓中含有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用溶剂法提取悬钩子中生物活性物质,并测定总多酚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丙酮作为溶剂提取的树莓中总多酚,用福林酚法测定其含量为708.54mg/100g鲜果。通过测定树莓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树莓中的多酚含量有关。因此,悬钩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用于抗癌活性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95.
为了筛选出抗氧化能力强的花卉品种,对60种花卉植物的5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多酚、黄酮含量测定,并对提取物进行清除DPPH的试验.结果表明:花卉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多酚含量在70 mg/g以上的花卉有芍药花、金盏菊、黄刺玫、美蔷薇、红玫瑰等,黄酮含量较高的花卉有连翘、马蹄莲、山楂、杏、榆叶梅等,含量在7.05~...  相似文献   
96.
核桃青皮多酚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对核桃青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在各体系中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所选浓度下,核桃青皮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均明显强于VC。当其质量浓度高于10 mg/L时,核桃青皮多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低于22.3 mg/L时,核桃青皮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力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7.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不同浸提剂、浸提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5个因素对桑籽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桑籽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剂(丙酮)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1∶35,回流温度45℃,回流时间1.5h。在此提取条件下,提取量达到1.332mg/g干籽皮,为桑籽皮多酚的工业化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选用4种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备烤烟叶,与对照进行烘烤比较试验。通过对烤后烤烟样品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及烘烤前鲜烟匀浆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常规烘烤条件下4种抑制剂对烤烟多酚含量无明显影响;在不当的烘烤条件下,4种处理样品的多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对烤烟多酚降解抑制作用最强的是NaDiCa,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弱些但无异味,它们可能是防止不当烘烤导致烟叶褐变的有效抑制剂。鲜活烤烟匀浆中4种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NaDiCa,聚乙烯吡咯烷酮,EDTA和硫脲。匀浆酶活性检测结果与整叶烘烤处理后烤烟样品总酚含量高低顺序不完全一致,可能是不同抑制剂在烟叶组织中渗透性不一致引起,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乙烯与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烯处理虽然诱导了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枝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荔枝果实的呼吸、乙烯、PPO、POD及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也不能延缓果皮褐变,表明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也表明了果皮褐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PPO及POD催化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00.
浅析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在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醌类物质,这些物质呈棕褐色,它们会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其他酶的活性,毒害培养的材料,使组织和培养基变褐甚至变黑。在木本植物,尤其是热带木本植物及少量草本植物中,此现象较为严重。一褐变的影响因素褐变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随植物品种、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危害的程度也有不同。(一)植物品种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由于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植物品种组培难以成功,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