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孙中山先生(1866-1925年),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1897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建国方略》、《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重要的代表作。《建国方略》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合编而成,以其数十万字的厚实篇幅,集中阐述了孙中山先生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诸方面的建国思想,包含着十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1)。《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的第一章“以饮食为证”,《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的“第二计划”和“第五计划”,《民生主义》中关于丝茶贸易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3.
胡卓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2):12-15
孙中山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权能分治”学说。在“权能分治”学说中“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是“权能分治”的主要内容;“五权宪法”是“权能分治”的具体体现;“建国三时期”是“权能分治”的实施方案;三民主义是“权能分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4.
2008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2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先后三次莅临天津:第一次来天津是上书李鸿章,提出了革新的政治主张,被拒绝后,转赴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第二次来天津是北上会见袁世凯,途径天津时,在天津发表了三次演说,阐明了祖国南北统一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思想。第三次来天津是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废除军阀统治,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孙中山的三次天津之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其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他的这一思想尽管有其局限性,但毕竟对过去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便是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也仍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6.
前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解密档案基本上反映了孙中山晚年的农民土地思想。 相似文献
47.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核心;1905年,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民主义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制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包括民族、民权和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案,以求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主革命所面临的独立民主富强三个主要课题。但旧三民主义有很大缺欠,不能完成民族民主民生的革命。 相似文献
48.
49.
正一巍巍阴山,仿佛是一条不屈的巨龙,在中华民族北部广袤的草原上不停地奔腾着。她的中段,山青水秀,层峦叠嶂,慷慨地滋润着山前山后善良而勤劳的人们,这就是大青山。大青山的前面,是茫茫的土默川,水土肥沃,人杰地灵。1918年夏,23岁的荣耀先浓眉大眼,脸庞微黑,身穿蓝色的蒙古长袍,站在大青山腰眺望着。半晌,他竟长长地叹了口气,眼前的情景勾起他无限的惆怅。傍晚,吃罢晚饭,在昏暗的麻油灯光下,他吞吞吐吐地对父母说: 相似文献
50.
珠海市前山中山纪念亭,是国内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决心致力“社会革命”,到各省考察、宣传民生主义,于5月27日,取道香港,澳门返回家乡——翠亨村,途经珠海前山时,受到上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即兴发表演说。乡亲们商议,集资兴建一凉亭以志此事,孙中山欣允,并为该亭奠基,两个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