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2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8篇 |
农学 | 109篇 |
基础科学 | 182篇 |
151篇 | |
综合类 | 999篇 |
农作物 | 48篇 |
水产渔业 | 84篇 |
畜牧兽医 | 609篇 |
园艺 | 36篇 |
植物保护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给出了根据干燥基准和由称重法测得的样板含水率以控制木材干燥窑内干、湿球温度变化的单片机控制方案,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防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93.
沿铺面道路和未铺面道路,调查了4种路边环境(缓变区,附近区,中间区和非缓变区)的Pteleopsis suberosa苗木种群结构和其更新机制。沿道路平行线调查了2m×5m的203块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种苗总数和每个种苗的活枝数。通过评价基部和水平枝芽和挖掘地下根系来确定更新机制。结果表明,在4种路边环境中,单一主干和多主干苗木的总密度及各自密度都有明显的变化(p〈0.05)。所有苗木都是无性繁殖而来,根出条占98%,眠芽蘖和萌生各占1%左右。研究表明,铺面道路和未铺面道路缓变区中等水平土壤的干扰可以刺激Pteleopsis suberosa根出条更新 道路类型(铺面和未铺面)对苗木密度没有影响,但对路边立地的P.suberosa种群的萌生能力来说,道路类型是一个重要变量。P.suberosa是一个耐干扰的物种,受道路网干扰后可以通过根出条繁殖。 相似文献
94.
希拉穆仁草原植被和土壤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草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植被和土壤2方面研究3种人为干扰:3年围栏封育(围封)、自由放牧(放牧)和草原旅游(旅游)对希拉穆仁草原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类型区内植被总盖度、植物种数、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为围封区>放牧区>旅游区,围封区各指标分别高于放牧区29.2%、43.8%、41.4%、28.7%,高于旅游区70.7%、64.3%、152.3%、84.2%;土壤表层养分受干扰影响明显,围封区各养分指标高于放牧区和旅游区,各区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减小趋势;不同干扰条件下,植被盖度、物种数、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布均呈现出一致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放牧和旅游活动加速了草原植被和土壤的退化,围栏封育措施使草原植被和土壤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95.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一种严重的能引起全身性疾病的病原体,对石斑鱼养殖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将含有SGIV感染细胞多肽ICP46(infected cell polypeptides 4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46转染到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中进行融合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ICP46-GFP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FHM细胞的细胞质中。根据SGIV-ICP46的序列,设计并体外化学合成了特异性干扰SGIV-ICP46的siRNA(siRNA-ICP46),与pEGFP-ICP46共转染到FHM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荧光强度的变化。转染后24~48 h,实验细胞(共转染siRNA-ICP46和pEGFP-ICP46)和阳性对照细胞(共转染siRNA-GFP和pEGFP-ICP46)中的荧光微弱,发荧光的细胞数量较阴性对照(共转染siRNA-Negative和pEGFP-ICP46)少70%左右,但其后实验细胞和阳性对照细胞的荧光强度开始增强,在转染后72 h其与阴性对照组已差别不大。说明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ICP46转染后24~48 h可有效抑制FHM细胞中外源导入SGIV-ICP4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流场扰动对鱼类游泳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单、双圆柱(平行)扰动条件下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耗氧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杂交鲟幼鱼Ucrit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71%和40.41%。游泳过程中,耗氧率和速度呈线性关系,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速度系数b值显著小于对照组,上溯运动中能量利用效率较高。圆柱设置形成的流场环境有利于提高杂交鲟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效率。湍动能为1.960×10-4~46.92×10-4 m^2/s^2时,杂交鲟幼鱼游泳效率较高,上溯所需的能耗减少。 相似文献
97.
入侵植物控制行为可被视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因而以成熟的干扰理论指导入侵植物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为提高控制入侵植物的效率提供参考。文章对构成控制体系的6个技术因子(包括类型、频次、时令、强度、面积和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依据干扰理论构建入侵植物控制体系的步骤。 相似文献
98.
研究通过间隙性闹铃方式对雄性KM小鼠进行睡眠干扰,探讨其对生殖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雄性KM小鼠(20日龄,n=40),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小鼠施以间隔20min闹铃干扰1次、持续时间1min,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处理。80日龄后,通过测定比较脏器系数、附睾精子活率、精子密度、畸形率,以及低渗肿胀实验,评定分析生殖生育力情况。结果显示:睡眠干扰对肾脏、睾丸脏器系数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致附睾脏器系数明显下降(P<0.05);睡眠干扰还造成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P<0.05)、精子质膜完整率极显著下降(P<0.01),但对精子数量和活率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99.
为了构建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复制酶RdRp基因hpRNAi的表达载体,根据GenBank中CymMV和ORSV RdR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蝴蝶兰温室生产中两种病毒的分离物为模板,成功扩增了两种病毒的RdRp基因片段。扩增的这两种病毒的RdRp基因与数据库中病毒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利用融合PCR将两种病毒片段串联在一起,然后通过Gateway技术的BP反应和LR反应将融合产物插入到基因沉默表达载体pHellsgate12中,成功构建了可同时抗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的发夹结构RNA干扰载体,为兰花多抗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以新疆受不同程度干扰土壤的盐分及离子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人类干扰对土壤盐分和离子的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深;无论何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土壤中Cl-和Na+均为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其含量均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逐渐增大,其中Cl-含量变化最显著,其在中、重度人为干扰区比无人干扰区分别增加了67%和234%,Na+分别增加34%和86%;土壤盐分含量与Cl-含量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加深分别增大51%和77%;离子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为重度人为干扰区的Cl-和Na+,达到0.98;土壤盐分与Cl-、Na+、SO42-的空间分布对应度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增大,其中与Cl-对应度最高,在无、中、重度分别达到53%、66%、89%,Cl-与Na+在重度人为干扰区对应度达到96%。综上,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从而使土壤所受干扰方式(灌溉、翻耕)与频率有差异,导致土壤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盐分和离子变化情况各异,因此对新疆干旱地区的土壤盐渍化修复时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精确改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