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3篇
  免费   1074篇
  国内免费   2500篇
林业   2943篇
农学   3066篇
基础科学   760篇
  1484篇
综合类   17467篇
农作物   2233篇
水产渔业   1246篇
畜牧兽医   10213篇
园艺   3234篇
植物保护   1611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1181篇
  2021年   1285篇
  2020年   1030篇
  2019年   1349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1151篇
  2016年   1429篇
  2015年   1510篇
  2014年   2079篇
  2013年   1883篇
  2012年   2657篇
  2011年   2678篇
  2010年   2456篇
  2009年   2499篇
  2008年   2498篇
  2007年   2177篇
  2006年   1901篇
  2005年   1795篇
  2004年   1369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895篇
  2000年   711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513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488篇
  1990年   426篇
  1989年   431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7年   2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971.
为筛选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降低食叶害虫危害,保障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试验选取0.5%苦参碱水剂、10%虫螨腈悬浮剂、25%灭幼脲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悬浮剂4种杀虫剂,在林间条件下,对比分析了4种杀虫剂对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虫剂对杨树食叶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0.5%苦参碱水...  相似文献   
972.
17β—雌二醇对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邴欣 《水产学报》2004,28(3):236-240
采用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的方法诱导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注射浓度为0.05mg·g-1BW,诱导2周后取尾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进行血浆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对卵黄原蛋白特性基团磷、脂和糖蛋白的染色,确定了卵黄原蛋白在电泳图谱上的位置,开发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定性卵黄原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电泳结果表明,在0.05mg·g-1BW的注射浓度下,2周后17β-雌二醇诱导了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并通过ELISA检测卵黄原蛋白的平均含量为690.2ng·mL-1,与对照组雄性金鱼平均含量为10.7ng·mL-1的差异极显著(P<0.01),比雌性对照组检出量285.5ng·mL-1高1倍多;17β-雌二醇诱导组雄鱼血浆钙离子和血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73.
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随着肌间小骨的骨化发育,SOST基因呈递增趋势,45 dp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骨化阶段(P0.05);SOST蛋白在45 dpf时显著高于23和27 dpf(P0.05),与其他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SOST m RNA和蛋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在23dpf处于最低,肌间骨全部出现后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淇河鲫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OST与淇河鲫肌间骨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调控肌间骨的分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974.
底质是沉水植物扎根生长并稳定繁衍的基本条件,不同类型底质物化特性存在差异。为了探究沉水植物大规模引植过程中产生形态学顶端颠倒现象对其恢复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水族缸模拟实验和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区原位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类型底质(湖泥、湖泥+沙子、沙子、黄土)和正反向扦插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底质类型对黑藻生物量积累、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影响显著(P<0.05),湖泥中黑藻生长最佳,其增加生物量(6.27 g)、分蘖数(19.8枝)在4种底质中最大;其次为黄土(5.14 g和18.8枝),其能促进植株和根系伸长;叶绿素、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测定结果进一步印证以上结果。各种底质中,反向扦插处理的黑藻分蘖数和根数较正向扦插均有显著减少,尤其是黄土底质中,反向比正向扦插分别减少10.2枝和22.8根,生物量降低2.961 g,但不影响最终形态学上端的形成。西湖茅家埠原位实验表明,在含水率和营养较低的底质中,盆栽黑藻长势相对优于含水率和营养较高底质中的黑藻,且同一底质盆栽于原位时比异位时更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建议恢复沉水植被时可以适当改良底质,尤其是物理特性,种植时需区分植物形态学的上下端。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底质的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野生型唐鱼Ⅰ和野生型唐鱼Ⅱ的耐温和耐氧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30 °C,升温速率为1 °C / 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38.53±0.08 °C、38.28±0.29 °C和38.55±0.09 °C。在驯化温度为25 °C,降温速率为2 °C / 24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低温分别为:1.13±0.40 °C、1.26±0.10 °C和1.21±0.12 °C。恒温25 °C时,测定三种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66±0.02 mg/L、0.74±0.21 mg/L和0.51±0.01 mg/L。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三种唐鱼对温度和溶氧的耐受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76.
凡纳滨对虾的游泳能力及游泳疲劳后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8±0.3)℃条件下,测定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l临界游速(Ucrit)、弹跳速度、不同流速下的可持续游泳时间,以及游泳疲劳后的生理反应.实验凡纳滨对虾体长(6.87±0.42)cm,体质量(3.34±0.59)g;5个水流速度分别设定为(26.7±2.9)cm·s-1、(31.0±3.6)cm·s-1、(34.6±3.7)cm·s-1、(38.6±3.3)cm·s-1、(4018±3.4)cm·s-1.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游泳足的摆动频率与流速呈线性甬数关系,可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对数函数关系.其游泳能力指数SAI(Swimming.Ability Index)为16.49cm,平均临界游速为(35.67±0.62)cm·s-1[(5.02±0.09)BL·s-1],平均弹跳速度为(106.51±6.08)cm·s-1[(15.74±0.96)BL·s-1].不同流速下游泳疲劳后,凡纳滨对虾血糖和血浆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6.7 cm·s-1、31.0 cm·s-1和34.6 cm·s-1流速下游泳疲劳后,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6.7 cm·s-1、34.6 cm·s-1和38.6 cm·s-1流速下游泳疲劳后,血浆总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临界游速和弹跳速度测试疲劳后,血糖和血浆乳酸浓度也均显著升高(P<0.05),而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浓度则无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对虾运动生理学特性,并为对虾捕捞和增养殖技术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7.
文蛤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丰富、易于被外界刺激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法,首次获得了文蛤金属硫蛋白(Mm—MT)的全长eDNA序列,序列全长657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31bp,可以编码76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达27.6%,含有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序列。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序列具备金属硫蛋白的典型特征,是金属硫蛋白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978.
研究了饵料蛋白量对日本对虾(P.japonicus)幼虾生长、消化率、氨和尿素排泄的影响。按照同等热量主要以蟹蛋白配制了5种蛋白(21%~61%)干饵料,并且在30d中每天按体重的6%比例来投喂对虾(平均初湿重为0.4g)。在试验结束时,以蜕皮中期的对虾(湿重0.5~2.0g)用作计算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和氨与尿素的排泄率。投喂含21%和31.4%蛋白饵料的对虾的增重、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  相似文献   
979.
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在胰蛋白酶诱导下可表现出一定的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其酚氧化酶活力单位显著上升。同时,其活性可被D-半乳糖、α-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和N-乙酰神经氨酸不同程度地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67%、100%、33%、33%、67%和100%。血蓝蛋白与胰蛋白酶孵育后经SDS-PAGE分析和L-Dopa显色,其75 kDa单体呈明显的棕褐色,添加抑制剂N-乙酰神经氨酸之后,其显色强度显著减弱。由此进一步证实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在胰蛋白酶诱导下确实具有酚氧化酶活性,其活性可被不同的糖所抑制,其发挥活性的单体为75 kDa单体。  相似文献   
980.
孟庆玲  高丰 《畜禽业》2001,(11):14-15
猪瘟(Swine.Fever,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猪瘟病毒(HCV或CSFV)按传统分类方法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在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特征方面,瘟病毒更接近于黄病毒科(Flavividae),因此Wenger等将瘟病毒属归入黄病毒科,然而随着HC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瘟病毒和黄病毒间存在一些差异,如病毒粒子成分、结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开放阅读框(ORF)所表达的第一个蛋白的酶活性以及病毒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因此Hust等和Runenapf等建议将其单独列为一个新科——瘟病毒科(Pestivir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