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4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硬骨鱼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不同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炭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的凋落物为研究材料,选择不同热解温度(250、350、450、550、650和750℃)分别制备生物质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以及不同材料对生物质炭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含碳量、C/N比和灰分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但可溶性碳含量和挥发性物质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变化。2种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的pH值介于5.96~11.93之间。回归分析发现,2种类型生物质炭,挥发性物质与热解温度呈现了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由杉木和木荷凋落物制备的生物质炭,其灰分、含碳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并不显著;但含氮量、C/N比和可溶性碳含量,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3.
为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对冰糖橙(Citrus sin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土壤类型、海拔、农事管理和树龄(10 年以上)均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高品质(H)和普通品质(N)橙子树根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并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橙子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H组橙子树根围土壤中全钾含量显著高于N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低于N组土壤;此外,H组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和20~30 cm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N组相应土层土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两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并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细菌和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科(Ktedonobacteraceae)等细菌类群与丛赤壳科(Nectriaceae)、枝孢菌科(Cladosporiaceae)和葡萄穗霉科(Stachybotryaceae)等真菌类群在H组土壤中显著富集。通过PLS-PM对比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落对橙子品质的影响,发现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对橙子品质影响较小;土壤化学性质(主要是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量元素(主要是交换性镁含量)对橙子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土壤微量元素整体上表现为负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橙园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苏打碱化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生物炭+常规施肥(BC)、牛粪+常规施肥(CD)、玉米秸秆+常规施肥(SW)和羊粪+常规施肥(GM)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SOC)库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收获季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下SOC及其活性碳组分和主要盐碱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2019年和2020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SOC平均增幅分别为22.7%和17.2%,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平均增幅分别为22.9%和18.2%;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碱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CD和GM处理下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增幅较其他处理更高;2019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CPMI)较CK提高53.8%~108.3%,2020年提高71.3%~144.1%(P<0.05),CD和GM对CPMI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土壤化学性质方面,2020年各有机物添加处理下pH均显著下降,BC和CD处理下碱化度(ESP)分别显著下降36.9%和29.3%,CD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提高36.7%(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影响苏打碱化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活性有机碳组分和ESP。牛粪和羊粪施用对苏打碱化土有机碳库质量提升作用较好,生物炭施用对盐碱化指标改良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5.
华西雨屏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以阴湿为主要特征的特殊气候地理单元,区域内竹林资源丰富,但由于降雨量大,林地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矿渣肥具有高效化、复混化、缓释化的特点,同时也是酸性土壤改良剂。文章以华西雨屏区主要经济竹种白夹竹为对象,研究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45%(N:P2O5:K2O=21:0.67:0.48)的矿渣肥(KZFA)在4种施肥水平上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施肥3年后研究结果表明:1)KZFA施用量为1.225 t/hm2时,对白夹竹林地土壤酸碱性、有机质含量和氮素、磷素、钾素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2)施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施肥量、碱解氮(夏季)、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3)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对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普遍为冬季大于夏季,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揭示采煤塌陷对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选取典型对比样地的基础上,对百里杜鹃林区不同层次土壤进行了分层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后,百里杜鹃林区土壤酸性减弱,向中性趋近;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所提高;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提高,但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采煤塌陷打破了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养分的平衡,尤其是减少了有效磷、有效钾的供应。  相似文献   
57.
沼渣物理特性及沼渣纤维化学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以反刍动物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剩余物沼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筛分分组、统计分析、图像处理和Fibertec 2010&M6纤维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沼渣的物理成分及沼渣纤维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沼渣主要由质量分数为64%的纤维、35%的非矿物质和1%的矿物质组成;沼渣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及其它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8%、21.9%、15.6%和17.7%。从而得出结论:反刍动物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的沼渣中纤维素含量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秸秆的高5%以上,半纤维素含量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低5%。研究结果为沼渣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在西双版纳生长山桂花、云南石梓人工幼林的赤红壤及砖红壤中,影响这两个树种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酸度。改善30cm以上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酸度,是山挂花和云南石梓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家禽的肥大细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Ehrlich(1878)首次在大白鼠结缔组织中发现并命名肥大细胞(mast cell) 以来[1],人们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的生物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肥大细胞在人与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其胞浆颗粒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胺、蛋白 多糖、中性蛋白酶、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  相似文献   
60.
稻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随着农耕制度的调整和农村生活能源结构改变 ,使苏南稻麦两熟区的秸杆大量富积、废弃、焚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机械化收割 ,为秸杆还田提供了可能 ,秸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是目前乃至今后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措施。为此 ,研究本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综合配套技术 ,为秸秆变废为宝 ,减少环境污杂 ,改善农业持续发展具重大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分别在张家港市农试站实验地和泗港镇善港村农场进行。试验田耕层基础土壤理化性状 (市农试站 ) :pH值7 4 ,有机质 8 4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