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9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5篇 |
农学 | 86篇 |
基础科学 | 49篇 |
335篇 | |
综合类 | 879篇 |
农作物 | 54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225篇 |
园艺 | 58篇 |
植物保护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和最佳修复年限,本研究以人工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修复的祁连山东段哈溪双龙沟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2 a, 5 a, 10 a)及未修复治理(CK)的12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动态转变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整体高于深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含量随修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含量在极小范围内波动式变化,含量最高分别为194.38 mg·kg-1和51.90 mg·kg-1,同0 a相比增加91.36%和90.70%,土壤微生物量磷(Soil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 SMBP)含量先急剧变化后趋于稳定;不同土层的SMBC含量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其季节变化规律大致相似,秋季含量最高,冬季次之,春夏季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草原资源在气候及人为因素干扰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对草地合理利用及草原保护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1~2003年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地面调查方法,摸清了内蒙古草原资源现状及生产力。目前拥有草原总面积为7491.85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293.13万hm^2。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全区草原面积减少了388.60万hm^2,变化率为-4.93%;与60年代草原面积相比,近40年草原面积减少了1003.43万hm^2,变化率为-11.81%。在摸清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草原资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以此提出了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必须坚持“全面规划,依法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重点建设带动全面保护,通过全面保护巩固建设成果,并采用现代化遥感手段进行实时监测,为各级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青海省乐都区自然青贮玉米开窖后饲料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本试验是从开窖开始至当年青贮玉米饲料饲喂结束共计285d。检测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饲料在开窖后的100d内pH值≤4.01,在100~255d pH值≤4.53,255~285d上升幅度较快达到4.92;在开窖后的第30d(8.67×10~5个·g-1)乳酸菌的数量最多,之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波浪式的波动,总体呈减少的趋势;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55d(8.17×10~6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好氧细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85d(1.44×10~7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也是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玉米生育时期0~20cm土层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变化趋势与20~40cm土层基本一致。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而不断降低,且分别在抽雄期和灌浆期达到最低值,成熟期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又略有回升。全磷含量从苗期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在玉米生长前期不断增加,且分别在抽雄期和拔节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降低。两个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确定为6.75×104株/hm-2时,最佳施肥量为纯N 210kg/hm2、P2O5168kg/hm2。 相似文献
16.
张兆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1):11-12
信息化包含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内容,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进而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叫农业信息化。也就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过程。畜牧业属于大农业范畴,畜牧业信息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畜牧业经济高度发达、畜牧业科学技术高度进步的产物。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畜牧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和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等。 相似文献
17.
柠条锦鸡儿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特性。分别于孕蕾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采集当年生柠条锦鸡儿嫩枝条,测定初水分后在65℃烘箱中烘干,测定常规营养物质含量;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小尾寒羊3只,采用瘤胃尼龙袋法评定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开花期和结实期柠条锦鸡儿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孕蕾期(P<0.05);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有机物(OM)、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实期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孕蕾期和开花期(P<0.05);孕蕾期和开花期柠条锦鸡儿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结实期(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结实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开花和结实期显著高于孕蕾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2)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DM的72 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逐渐降低,开花期和结实期DM的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CP的72 h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效降解率孕蕾期显著高于开花期和结实期(P<0.05);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柠条锦鸡儿OM和NDF的72 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开花期和结实期柠条锦鸡儿ADF的72 h消失率和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孕蕾期(P<0.05)。试验结果提示,结合不同生育期柠条锦鸡儿营养物质含量、饲草DM产量以及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特性,开花期柠条锦鸡儿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刈割时期。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研究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种子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肉中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均为苹果酸和奎尼酸,发育初期‘鸭梨’与‘新高’果肉中各组分的比率相近,但果实成熟时‘新高’果肉中苹果酸的比率59.98%显著高于‘鸭梨’的37.51%;两个品种种子中的有机酸组分比率的动态变化相近,与果肉相反,主要表现在奎尼酸比率的增加和苹果酸比率的减少。两个品种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酸、草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呈下降趋势,‘鸭梨’果肉中的奎尼酸、莽草酸、柠檬酸含量高于‘新高’;‘新高’在果实成熟时种子中的总酸含量4.59mg/g显著低于‘鸭梨’13.00mg/g,‘鸭梨’成熟果实种子中的草酸、奎尼酸、莽草酸含量显著高于‘新高’;在果实发育初期,种子中的苹果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在果实成熟时则显著低于果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