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粗根、大根及中根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小根及细根生物量则小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2.
对南安县不同坡位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及地上部分各个器官生物量体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上坡位;不同坡位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不同坡位平均木及林分地下部分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骨骼根>粗根>大根>中根>细根>小根。 相似文献
23.
不同坡位8年生厚朴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坡位8年生厚朴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长量来看,不同坡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均体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叶〉枝;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各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根〉大根〉小根〉细根;地上部分皮的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随坡位变化而变化,其中干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枝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大根及中根皮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 相似文献
24.
25.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 > 江淮地区 > 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理配置季节间辐射为主,兼顾降雨和积温。不同地区应结合气候资源配置特点,通过合理的播栽期、周年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搭配等栽培措施将部分光热资源调配给水稻,实现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相似文献
26.
对不同坡位6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及生物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混交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长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个器官生物量均体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杉木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树干>树叶>树枝,木荷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就杉木及木荷不同径级根生物量差异而言,杉木各径级根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粗根>小根>细根,木荷则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27.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不同相思树种生物量及其分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通过对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这5种相思的实地调查,测定其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的总生物量最大,而卷荚相思的总生物量低于其他相思树种。从各种相思树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厚荚相思各器官的体现为枝〉叶〉根〉干〉皮;肯氏相思体现为根〉枝〉叶〉干〉果〉皮;大叶相思体现为叶〉枝〉根〉果〉干〉皮;卷荚相思体现为枝〉根〉叶〉干〉皮;纹荚相思则表现为根〉叶〉枝〉干〉皮。 相似文献
28.
对顺昌县5a生杉木、厚朴及马褂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该混交林的生长量来看,不同坡位各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生物量来看,下坡位各树种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各混交树种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杉木和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而马褂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不同混交树种骨骼根、大根、中根、小根及细根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位最高,中坡位次之,而上坡位最低。 相似文献
29.
通过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3种黑杨无性系02-34-334、03-04-97和108号对于硝铵的吸收及累积规律,揭示02-34-334号较03-04-97和108号更能适应低氮环境的原因。离子电极试验设置0 mmol/L NH4NO3(CK)、0.25 mmol/L NH4NO3和0.5 mmol/L NH4NO33种氮素水平1。5N同位素示踪试验设置2 g15NH4NO3和2 g NH415NO3(中氮)两种氮素处理。结果表明:①在0.25 mmol/LNH4NO3水平下,02-34-334号苗木根部硝铵的吸收比值为1.3,而其他两个无性系苗木根系在所有处理下的硝铵吸收比值均较低。说明02-34-334号在0 mmol/L NH4NO3(CK)到中氮范围内对于硝态氮的吸收较另两个无性系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②02-34-334号无性系与另两个供试无性系相比,根部15NO3-的氮素分配率低,而地上部分15NO3-的氮素分配率高。说明02-34-334号在中氮水平对于硝态氮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对硝态氮较强的吸收潜力及较强的转运能力可能是02-34-334号黑杨无性系更能适应低氮环境的原因之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黑杨无性系的氮高效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确定麻风树适宜播种深度,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播种深度(5、10、15、20 cm)对麻风树FD-8号出苗、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5、10 cm的出苗率和出苗势超过99%,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深度。播种1年,播种深度10~20 cm的地径、地上茎高、着生叶片数明显大于5 cm播种深度。增加播种深度,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先增加而后减少,均以播种深度10 cm的最多,与播种深度5、20 cm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播种深度增加,根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持续减少,茎和叶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植株氮、磷及钾积累总量以播种深度10 cm的最多,分别比其他播种深度的增加17.50%~113.85%、12.12%~78.67%和12.63%~69.24%。播种深度10~20 cm显著增加茎、叶的干物质分配率和氮、磷、钾分配率。可见,播种深度10 cm比较有利于麻风树生长及养分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