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88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用多元积分回归方法分析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旬为时间步长,用多元积分回归方法计算了旬降水对江苏5个农业气候区冬小麦产量的敏感指数。发现同一气候区,在小麦生长期的不同旬,降水对产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时为正效应,有时为负效应;在不同气候区,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亦不相同。总体上说,全省北部降水较少,易干旱,水分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南部降水较多,地下水位高,易引起涝渍害,降水对产量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2.
基于均一的262个地面站逐日气温数据及RegCM4.0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数据,从观测事实和模式预估两方面,对华北区域的农业热量资源以及与农业经济相关的极端温度指标的趋势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华北区域≥15℃活动积温的趋势增加幅度均较大,≥0℃和≥10℃活动积温的趋势增加幅度均相当;而>10℃有效积温的增加幅度较>15℃有效积温明显.近54年来观测到的华北区域气温日较差基本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而模拟预估则显示出未来的日较差趋势变化并不显著.同时,极端温度指标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在未来几十年里,气温的大幅度增暖是可控的,甚至能够达到增暖幅度低于当前观测到的平缓趋势.因此,对于华北区域来说,优化种植制度是适应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区域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1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RCP情景模式输出的同时段模拟数据以及2001—2050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全生育期≥0℃积温、3—4月辐射总量、3—4月雨日、5月降水量、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5月日最高气温≥32℃天数和5月辐射总量等8个气候指标来确定河南省优质小麦区划指标,结合台站经纬度和DEM信息,利用梯度距离反比法对各区划指标进行1km网格推算,采用打分法分别确定RCP4.5和RCP8.5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河南省强筋、中筋和弱筋优质小麦种植区域及面积比例。结果表明:1)在现有种植制度和品种属性不变的情况下,RCP4.5和RCP8.5情景下,河南省2001—2050年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面积比例将从基准时段(1971—2000年)的37.2%逐渐下降到13.0%以下;2)中筋适宜区面积比例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16.8%~22.9%;3)弱筋适宜种植区面积比例从6.1%,增加到11.6%~12.4%。综上,可通过调整播期和增强品种耐高温能力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为了全面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青区的农业气候变化特征,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利用1971—2013年西青区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以线性倾向估计计算特征量变化趋势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青区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0.7%,近43年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西青区年平均气温近43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温趋势较春、夏、秋季明显,各月平均日较差呈缓慢变小的趋势;西青区夏季降水量最多,各月降水相对变率较大,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变化趋势一致,年降水量总体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渐减小。西青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其中以旱灾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在武夷山东南坡(300、500、750、940m)、西北坡(290、470、770、980m)、北坡(290、500、810、1050、1490m)三年梯度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山区两坡向上下部位邻近气象站资料和不同盆谷地形的农业气象考察及农业气候调查资料.运用模糊评审和系统工程理论.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南北坡不同高度、地形的光、热、水资源特征及垂直农林牧业合理结构的农业生态环境,探讨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为发挥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繁荣山区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1997年夏季(6~8月)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娄秀荣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夏季,南方大部地区农业气象条件优于北方。北方各地持续高温少雨,东北、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部分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干旱,夏播和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139.
在分析北京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北京地区作物生长期间热量的农业气候年型,以及针对不同年型应采取的农业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140.
湘东烟区农业气候特点与烤烟栽培应变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湘东烟区的温度、降水、日照等自然条件特点的研究,分析出湘东烟区对烤烟生长不利的气候因素是间隙性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和局部性冰雹灾害天气,提出了采取适期提早移栽与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优化氮、磷、钾配比,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等应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