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661篇 |
免费 | 1173篇 |
国内免费 | 23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109篇 |
农学 | 10056篇 |
基础科学 | 1363篇 |
1109篇 | |
综合类 | 23003篇 |
农作物 | 2256篇 |
水产渔业 | 4086篇 |
畜牧兽医 | 6573篇 |
园艺 | 3778篇 |
植物保护 | 8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2篇 |
2023年 | 695篇 |
2022年 | 932篇 |
2021年 | 1036篇 |
2020年 | 1034篇 |
2019年 | 1040篇 |
2018年 | 494篇 |
2017年 | 891篇 |
2016年 | 1078篇 |
2015年 | 1345篇 |
2014年 | 2335篇 |
2013年 | 2680篇 |
2012年 | 3671篇 |
2011年 | 3656篇 |
2010年 | 3240篇 |
2009年 | 3596篇 |
2008年 | 3417篇 |
2007年 | 2830篇 |
2006年 | 2970篇 |
2005年 | 2912篇 |
2004年 | 2527篇 |
2003年 | 2334篇 |
2002年 | 1829篇 |
2001年 | 1788篇 |
2000年 | 1396篇 |
1999年 | 975篇 |
1998年 | 870篇 |
1997年 | 741篇 |
1996年 | 690篇 |
1995年 | 686篇 |
1994年 | 661篇 |
1993年 | 541篇 |
1992年 | 511篇 |
1991年 | 508篇 |
1990年 | 434篇 |
1989年 | 493篇 |
1988年 | 136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80篇 |
1985年 | 88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40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21篇 |
1965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5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周瑞洋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2S):148-148
农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温总理曾说:家有粮,心不慌,因此农业也是国家大计,立国之本。对农业经济中自然的探讨,会使我们更加了解农业生态结构,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农业产业,以更加务实的心态发展农业,促进农业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紧密联系,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106.
结缕草种子脱落酸含量及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缕草休眠种子与打破休眠种子在发芽处理过程中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在每克休眠种子中,颖苞和籽粒中的脱落酸含量分别为4.533μg和2.403μg,但以籽粒中脱落酸的含量对休眠的诱导起主要作用;休眠的解除随脱落酸含量的下降而增强。通过对休眠种子和打破休眠种子的发芽处理过程中施用外源激素发现,虽然单独施用外源激素(GA)对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效果,但打破结缕草种子的休眠,首先必须要解除颖苞的透性障碍,然后施用外源激素才可能使结缕草种子达到其潜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7.
橡胶种子呼吸的电子传递途径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1)用SHAM(水杨肟酸)处理种子,能部分抑制抗氰电子传递途径,种子活力指数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为“苗”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贮藏脂质的降解及糖再生的乙醛酸环代谢速率也大幅度下降;(2)用NaCN处理种子,提高了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比率,但并未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反而稍有下降;(3)SHAM和NaCN的预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silurus asotus 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通过对受精时间、静水压力及持续施压处理时间三方面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鲶鱼卵受精4-5min,用600-649kg/cm^2的静水压力处理3min,可以获得100%的三倍体鲶鱼,而且胚胎存活率也较高,孵化率达对照组的90%以上,是静水压休克法诱导三倍体鲶鱼的最佳条件。三倍体鲶鱼的倍性用细胞遗传学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09.
110.
提高马铃薯实生苗移栽成活率的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常规育种杂交结实率很低,得到实生种子后,要得到实生薯,需经过浸种、播种、移栽、培土、单株收获等几个环节,其中移栽是一项关键技术,常规的移栽方法即将浸种已发芽的实生种子播种于沙或蛭石中,待实生苗长至6 ̄7叶时,拔出实生苗移栽于土中,灌水、遮阳,刚移栽上时需每天浇水,以后逐渐撤掉遮阳网,操作过程不但比较麻烦,而且由于在移栽时不同程度的伤了根,移栽时又不带土,所以往往成活率很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简单而且操作性强的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可达100%。1浸种移栽前10 ̄15d,约每年4月初,将实生种子均匀撒于铺了吸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