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2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林业   505篇
农学   1375篇
基础科学   207篇
  290篇
综合类   4665篇
农作物   1184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1514篇
园艺   623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02428选”系广亲和系02428群体中的一个变异株,花时比02428早1—1.5小时,且开花集中,花粉量充足,抽穗期比02428迟8—9天,其它生物学特性也异于后者。测交鉴定表明,“02428选”与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籼、粳品种(系)和光敏核不育系杂交,不仅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而且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BT型不育系还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62.
63.
许多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杂种小麦比纯系品种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关于杂种小麦优于纯系品种所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则报道很少。正如一种性状的表现型由  相似文献   
64.
杂种小麦优势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两年多点和大面积的试种示范,对杂种小麦的优势表现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加快推广步伐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5.
66.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67.
68.
猪的联合育种就是将相同或相近育种目标的种猪场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建立的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一个大的核心群,即“超级核心群”,具有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性能测定制度和选择方法,统一进行遗传评估,选出最优秀的种公猪,以供各场/群共享。猪场/群间通过人工授精(AI)或购买种猪进行基因交换,建立遗传联系。每个猪场/群相当于一个子核心群,各猪场/群  相似文献   
69.
第三讲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病理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早已被人们发现 ,早期人们对动物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归纳为 5方面 ,即吸取宿主营养 ,吸食宿主血液、体液和组织细胞 ,产生对宿主有害的毒素 ,机械性障碍与破坏 ,以及引入其他病原体。自 2 0世纪中叶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寄生虫致病的免疫学机理也逐渐被揭示 ,形成了寄生虫病的免疫学病理。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分子生物化学的发展 ,动物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得到较深入的阐明 ,动物寄生虫病理学提高到了分子水平。这里对这方面的致病机理作个概括介绍。1 .动物寄生虫导致宿主的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 ) 寄生虫及其分…  相似文献   
70.
据《科学》5月1日的报道,德国科学家Stegemann S.和BockR.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植物组织移植的交界处,细胞遗传物质可以频繁进行交换。组织移植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从植物育种到动物器官移植,都包含在这个概念之内。传统的观点认为,组织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各自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移植的组织供体和受体虽然融合在一起,但是它们的遗传物质不会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