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9篇
  5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91.
诚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诚信,即诚实与守信,是中华民族世代所敬仰的一种美德与品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与人格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692.
《国土绿化》2008,(8):10-10
北京奥运会开幕了18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得以实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嘉宾,欢聚在五环旗下,共同分享北京奥运的魅力,相互传递友谊和平的信息,倾心诠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林匹克主题。  相似文献   
693.
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发展大国之一,在历经数千年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业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不仅蕴藏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与魅力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风情,还包含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知识及自然规律,是十分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民俗文化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与重视,并且在诸多领域内均有明显体现,其中农业民俗文化在高校和声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及应用,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的农业民俗文化,还可以引导大学生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结合《农业民俗研究》一书,深入了解并学习农业民俗文化相关内容及其传承意义,进一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民俗文化在高校和声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创新举措,以进一步推动农业民俗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内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94.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中,有利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优良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确、治理规范关系不协调、治理过程运行不规范、治理环境不充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构建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完善乡规民约,形成协调统一的治理规范关系,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乡村问题,实现“法治、德治、自治”三结合。  相似文献   
695.
我国民族茶文化具有大量的群众基础,能够在深化社会大众文化认同、提升社会大众凝聚力方面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认为,在推进民族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弘扬,不仅有利于促使茶文化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应对多元文化挑战、提升民族茶文化生命力以及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有效路径。为此,民族茶文化传承主体需要重视发挥出民族茶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通过明确民族茶文化的发展方向、依靠社会大众对民族茶文化产生的高度认同来强化社会大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增强民族茶文化自信、优化茶文化传承发展环境的过程中,推进民族茶文化传承工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工作得以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96.
曹茂 《农业考古》2023,(2):181-18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戚与共、资源共享的关系。云南茶文化遗产呈现的与中华民族持续的茶文化认同也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当下,在传承云南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茶文化认同相关的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由国家和地方对遗产传承的记忆行为和纪念活动等文化过程进行权威化塑造,形成持续的茶文化集体记忆和认同,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97.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末在巴黎召开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会上发表的《巴黎宣言》说:“如果我们在新世纪想要取得成就,首先要向中尉两干零五十年以前的孔夫子学习。”这代表世界高级学者们对中国文化一致的认同和赞赏。中华民族以独特、悠久的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中自成一风格。中华民族的文化总纲和宇宙观是“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协调,以“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为追求的目标。这与西方强调人战胜自然的一面是不同的。尼罗河两岸出于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西方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多取几何罔案式。以至发展到提出“一切美都符合数学规律”的美学哲理。中国的管子则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西方风景园林设计由建筑师或园艺师发展而来,中困虽也是建筑学与观赏园艺学的融汇,但所宗却是中国文学和绘画在历史发展赋予风景同林千丝万缕的影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世界各国的风景园林有共性,更有民族性,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我们当着眼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统的艺术特色,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计成在《园冶》中也强调“古式何裁,时宜得致”,这是具有发展观点的,要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