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199篇 |
免费 | 1008篇 |
国内免费 | 42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4篇 |
农学 | 9988篇 |
基础科学 | 6552篇 |
4456篇 | |
综合类 | 53872篇 |
农作物 | 14844篇 |
水产渔业 | 247篇 |
畜牧兽医 | 641篇 |
园艺 | 558篇 |
植物保护 | 30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4篇 |
2023年 | 1464篇 |
2022年 | 1871篇 |
2021年 | 2428篇 |
2020年 | 1853篇 |
2019年 | 2124篇 |
2018年 | 1012篇 |
2017年 | 2002篇 |
2016年 | 2452篇 |
2015年 | 2273篇 |
2014年 | 4042篇 |
2013年 | 4210篇 |
2012年 | 5186篇 |
2011年 | 5213篇 |
2010年 | 4753篇 |
2009年 | 5092篇 |
2008年 | 4748篇 |
2007年 | 4346篇 |
2006年 | 4113篇 |
2005年 | 3683篇 |
2004年 | 3204篇 |
2003年 | 2551篇 |
2002年 | 2381篇 |
2001年 | 2399篇 |
2000年 | 2327篇 |
1999年 | 2058篇 |
1998年 | 1992篇 |
1997年 | 2008篇 |
1996年 | 1911篇 |
1995年 | 1775篇 |
1994年 | 1614篇 |
1993年 | 1425篇 |
1992年 | 1394篇 |
1991年 | 1311篇 |
1990年 | 1082篇 |
1989年 | 1082篇 |
1988年 | 127篇 |
1987年 | 123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65年 | 54篇 |
1958年 | 16篇 |
1957年 | 87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6篇 |
1953年 | 14篇 |
1952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威优35,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威优20A×26窄早(IR26×窄叶青8号)组配选育而成,是强优、抗病、迟熟、高产新组合。以湖南为中心的周围各省区,从北纬25°~30°地带均有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该组合于1986年引入浙江。主要作早杂栽培,至1986年发展到7.73万亩,占全省18.49万亩早杂的41.8%,成了当家种。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坎南镇部分农民,在稻田内放养甲鱼、泥鳅、田螺。每 667米 2收入由原来单作水稻的 600元左右提高到 2 000元左右,获得了理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泥鳅、田螺繁殖力强,搭配放入饲养甲鱼的稻田内养殖,能繁育大量幼体供甲鱼采食;其均为杂食性动物,采食植物腐败茎叶、浮游生物等,与甲鱼在食物竞争上无大的冲突;放养田螺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在稻田混养甲鱼、泥鳅和田螺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稻田生态种养好模式。 1建好设施 需加固田埂,建防逃墙,开鳖沟,进排水口设防逃网,鳖沟内放养浮萍、藻类… 相似文献
63.
本文简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北安市的发生状况,危害症状,从形态、颜色说明了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特点。总结了该病的发生条件和规律,提出选用无病种子、种子消毒、消来菌源、加强肥水管理等预防措施,田间防治上提出先防飞虱、螟虫等传播昆虫;发病初期.喷比艳、多菌灵、苯来特杀菌剂防效可达70%-80%;在苯来特中加入定量的杀虫剂如乐果、杀螟松.防效可迭80%以上。 相似文献
65.
黔东南州位居黔中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光热丰富,水热同季,无霜期长,稻油两熟面积较大。但长期以来,全年单产较低,虽然近年“两杂”推广,也因技术研究不够,产量潜力仍未较好发挥。如何利用本区气候、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稻油全年产量,我们运用了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针对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研究了稻油两熟的品种组合,茬口配套、培育壮秧及高产优质低耗的调控技术,建立了稻油高产高效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6.
本文就抛秧水稻产量500kg/667m^2的最佳结构进行了小区试验和生产调查,通过生物统计的方法,建立了4个数学模型,为抛秧水稻的生产和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7.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不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生产首位。长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基本靠人工栽插,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应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比较了具有不同耐盐性的3组共6个水稻基因型对NaCl吸收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部低NaCl浓度(0.1mmolL~(-1)时,水稻对Na~+的吸收为被动吸收,耐盐基因型对Na~+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盐敏感基因型;对Cl~-的吸收为主动吸收,不同耐盐性基因型吸收Cl~-的动力学参数(V_(?)、K_(?))差异不显著,在外部高NaCl浓度(50mmolL~(-1))时,耐盐基因型对Na~+和cl~-的吸收速率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耐盐基因型水稻的Na~+、cl-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转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这种差异在高盐浓度时更为明显。表明了耐盐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对NaCl的排斥作用是吸收控制和运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上部Na~+、Cl-含量相对降低而显出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