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卢亮 《中国奶牛》2012,(11):16-18
对牧草进行打捆储藏可以有效降低牧草营养损失,但储藏过程中因微生物的作用会导致牧草发热甚至腐败从而降低其饲用价值。因此,在干草调制过程中,应添加干草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本文对几种常用干草防腐剂进行介绍,以供同行调制干草时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三唑磷在竹笋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竹笋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建立了三唑磷的消解动态方程。竹笋样品经乙腈匀浆、净化后,在DB-1701色谱柱中分离并采用GC-FPD分析,当添加水平为0.01~0.1 mg/kg时,竹笋中三唑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0% ~101.5%,相对标准偏差在1.6% ~18.2%之间,以3倍基线噪音作为最小检出限,得到最小检出量为5×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 0.01 mg/kg。田间残留消解试验表明: 竹笋对三唑磷的吸收在施药后1 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药后30 d接近最低检测浓度0.01 mg/kg,半衰期为3.7 d,消解到0.01 mg/kg的时间为药后30.2 d,其消解方程ct=2.738 5e-0.186 t。建议三唑磷在竹笋上的安全间隔期应大于21 d。  相似文献   
23.
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香草兰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草兰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均有良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10株。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s),1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 methylotrophicus)。提取脂肽类化合物进行抑菌分析,发现10株生防菌脂肽类提取物对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香草兰疫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4株的脂肽类粗提物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其中2个菌株脂肽类粗提物进行MALDI-TOF/TOF-MS检测,发现菌株 VX2R11 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A(IturinA)2种脂肽类化合物,菌株 VX2S02 仅产生伊枯草素A,推测产生伊枯草素A是菌株VX2R11和VX2S02拮抗香草兰根(茎)腐病菌和疫病菌重要机制;产生表面活性素是菌株VX2R11拮抗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将吲哚乙酸与三唑醇发生酯化反应后生成的吲哚乙酸三唑醇酯 ,在0.5 mmol/L浓度下水培和喷雾处理6~8叶期大豆植株,同时以相同浓度的三唑醇及其与吲哚乙酸的混合物为对照,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植株不同部位吲哚乙酸三唑醇酯和三唑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吲哚乙酸三唑醇酯在大豆中具有明显的双向传导和向根部积累的特点。喷雾处理后,在12~60 h之间内吸量和根部积累量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5.
甲氧基苯类化合物是影响熟普洱茶香气的重要因子.将所筛选自身代谢能产生此类物质的曲霉属真菌人工接种于毛茶原料,能有助于提高产品风味.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所确定的7种曲霉属真菌为实验材料,用察氏液体培养基30℃恒温培养15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收集所产生挥发性化合物,配合用GC-MS分析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6.
三唑磷原药及其中相关杂质治螟磷的水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对三唑磷原药中的三唑磷及其相关杂质治螟磷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下的水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唑磷属于水解不稳定化合物,在50℃时5 d的水解率在pH为5、7、9时分别为48.0% 、70.7%和79.4%;杂质治螟磷则均大于86%,较三唑磷更易水解。 三唑磷和治螟磷的水解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半衰期缩短;pH值增大,三唑磷水解速率明显加快,而pH值对治螟磷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相同条件下,三唑磷的水解速度比治螟磷慢,其水解半衰期是治螟磷的1.4~6.0倍,差异随温度升高和pH值变大而减小。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三唑磷的水解特性介于易降解到中等降解之间,治螟磷呈易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27.
用好三唑类杀菌剂并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唑类杀菌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该药杀菌广谱,药效高,内吸输导性好,广泛应用于棚室蔬菜及大田作物的生产。但有很多农民反映三唑类杀菌剂好是好,但使用方法掌握不好,容易发生药害,因此,有的农民朋友轻易不敢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其实,只要我们正确掌握了三唑类  相似文献   
28.
辣味主要是由辣味物质刺激黏膜和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一种痛觉。辣椒所含的辣味物质是辣椒素、辣椒醇、二氢辣素、降二氢辣素等,其辣味是在口腔中引起一种近似于烧灼与刀割般的痛感。胡椒所含的胡椒碱、胡椒辣素给人一种近似烫伤与针刺的痛感。姜所含的姜酮、姜脑可引起特殊的热辣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大蒜的辣味成分主要是硫醚类化合物(蒜素),所引起的辣感较单调。  相似文献   
29.
为降低绿茶检测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试验采用在茶树上喷洒三唑磷和茚虫威农药制备得到阳性样品,并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备得到成品茶后进一步粉碎、过筛、分装后得到绿茶中三唑磷和茚虫威基体标准物质共100瓶,每瓶10 g。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较好,在4℃、20℃和40℃温度下模拟不同运输环境下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4 d内稳定性较好,12个月内在20℃温度下较稳定。通过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为三唑磷0.317±0.027 mg/kg、茚虫威0.572±0.029 mg/kg。  相似文献   
30.
针对有机磷杀虫剂存在的治螟磷超标问题,梳理了相关法规政策,根据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储存等实际情况,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监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