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者拟利用表位多肽的抗原性及黏膜佐剂免疫增强作用,设计可通过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的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体外合成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基因,C末端串联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LTb基因,构建pET30(a)-ep-LTb表达载体,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小鼠免疫试验分析融合蛋白免疫原性.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可与抗His-tag抗体和CTB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及HI试验检测,经黏膜途径免疫的小鼠产生了针对重组表位模拟抗原蛋白及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及局部黏膜分泌型IgA抗体.利用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与LTb基因串连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且在黏膜接种局部产生理想的分泌型IgA抗体,能有效阻断病原由黏膜局部感染,为研制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象甲科中危害柞树种子和嫩芽的重要害虫。为探讨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识别橡实象虫的可行性,克隆了3个橡实象虫线粒体COⅠ基因5'端长度约556 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JN258957,JN258958,JN258959),并与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共24种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橡实象虫与其它24种昆虫的COⅠ基因序列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碱基位点的变异率为48.2%,序列平均差异为19.7%;COⅠ基因序列的AT含量(69.9%)明显高于GC含量(30.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碱基替换模式颠换大于转换,碱基替换数与物种两两遗传距离呈明显的线性关系;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异速率较快的位点主要集中在序列中间区域的210~390 bp。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NJ、ME和MP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的进化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鳞翅目等其它昆虫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分支;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Kyklioacalles属昆虫间遗传距离最小,与鳞翅目丝角蝶科Macrosoma sp.属昆虫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COⅠ基因序列的多样性,能将橡实象虫明显地与其它昆虫区分开。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通过克隆分析羊驼细胞色素c氧化酶VIc亚基基因的序列,对羊驼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VIc亚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利用免疫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ting)对已有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大小为424bp,含一个完整的ORF,位于36~266bp,编码77个氨基酸。对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疏水性区域、一个跨膜区并具有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6%~100%。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了部分罕见带和带型。在亚基组成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较多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优质亚基5+10或1或2,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HMW 亚基在开花后9~13 d 内开始出现,亚基一旦形成以后不再消失。本文还对品质改良策略和SDS—PAGE 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 10亚基的频率这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 8或17 18或14 15、5 10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9~10分;弱筋品种含有较多的Null、7 9、2 12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5~8分;中筋品种则处于中间类型,亚基总评分差异较大。然而,有些中筋甚至弱筋小麦品种也含有5 10亚基或者一般强筋品种才具有的亚基组合,有的强筋小麦品种反而没有5 10亚基,说明低分子量的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质组分对面筋强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为1Dx5亚基基因(Glu—Dl-1b)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对HMW—GS在Glu—Dx1位点已知的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PCR扩增,以检测PCR标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凡具有1Dx5亚基的4个品种都能扩增出一条450bp的特异带,而其它品种则不能扩增出这一特异带.与HMW—GS的蛋白质电泳结果一致。用这一特异标记对山东省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35个品种进行PCR检测.发现仅有9个品种携带1Dx5基因,占待测材料总数的25.7%,明显低于北美小麦品种。研究发现,与蛋白质的HMW—GS标记相比.PCR标记更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87.
相同遗传背景下7 8与17 18亚基对小麦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准确研究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的贡献,消除因取材不同对结果的影响,用甘春20号(1,7+8,5+10)和永良4号(1,17+18,5+10)分别进行正、反交,使其杂种后代间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在杂种F3代选择只有7+8亚基和17+18亚基差异的单株,对两种类型籽粒的理化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沉淀值、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7+8亚基和17+18亚基的贡献无明显差别,亚基效应为7+8=17+18;对于颗粒度和面筋指数,7+8亚基的贡献明显大于17+18亚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亚基效应为7+8〉17+18;对于出粉率,17+18亚基的贡献明显大于7+8亚基,亚基效应为7+8〈17+18,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8.
为及时高效地鉴别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和肉阜状杯盘菌C. carunculoides,根据RPB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验证其特异性,建立这2种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检测体系,运用该体系对抗、感果桑品种不同时间点芽(果)内的2种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的2对引物特异性强,qPCR检测灵敏度均为10-4ng/μL,均为常规PCR灵敏度的10~5倍,建立的桑实杯盘菌和肉阜状杯盘菌qPCR标准曲线的扩增效率分别为104.89%和95.30%。利用所建方法成功从采集的果桑样品中检测出病原菌主要为肉阜状杯盘菌,且感病品种中肉阜状杯盘菌的含量随着时间不断增加,在将要显症时激增。表明所建qPCR体系适用于桑椹菌核病早期无症状芽(果)的检测,可通过监测其病原菌类型和含量为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90.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