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22篇
  117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is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peseed treatments feeding on activity of cellulose enzyme in sheep. Eight male adults of semi-fine wool sheep breeds with the same weight and permanent rumen cannula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4×4 Latin square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peseed treatment groups including crushed rapeseed, whole rapeseed, extruded rapeseed (dietary lipid content of =67 g · kg-1 ) and control group (dietary lipid content of =30 g · kg-1 ) on activity dynamic variation of ruminal celluolytic enzyme in shee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minal fluid pH matched up to the condition of fiber degradation and growth of cellulolytic bacterium when fed four diet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for the activity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glucanase, salicin enzyme involved in ruminal fiber degradation after fed 2, 4, 6 h.  相似文献   
102.
为筛选分解角蛋白与纤维素的低温菌株,从西藏当雄牧草地分离1株低温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及部分生物学功能研究.形态学鉴定参照Oorschot的分类标准和系统进行,分子鉴定基于ITS1-5.8 SrDNA-ITS2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确定该菌株为毡状地丝霉毡状变种(Geomyces pannorum var.pannorum(Link) Sigler & J.W.Carmich).其最低、最适、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5℃、15℃和30℃,在35℃时不能生长,可分解角蛋白和纤维素,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甘蓝纤维素合成酶BoCesA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同源克隆得到甘蓝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特征;构建含BoCesA和GFP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试验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甘蓝纤维素合成酶BoCesA基因的cDNA全长为2 721bp,编码906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锌指结构域和2个跨膜区,C端含有6个跨膜区,除包含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共有的保守区外,还包含2个高突变区。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甘蓝的该基因与拟南芥的AtCesA3基因同源性较高。亚细胞定位表明BoCesA基因初步定位于细胞质膜上。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根中的表达量,在NaCl、PEG处理下BoCesA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对甘蓝纤维素合成酶BoCesA基因在NaCl、PEG胁迫下的表达分析,预测该基因对干旱胁迫有响应,它的表达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这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从6种果胶酶中,筛选出对柑橘皮渣降解作用良好的果胶酶W1,适宜用量为0.05%;从5种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柑橘皮渣降解作用良好的纤维素酶R-10,适宜用量为0.01%。由果胶酶W1和纤维素酶R-10组成的复合酶,适宜的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105.
通过使用不同添加量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在不同时间预消化处理小麦日粮,研究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对小麦日粮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对小麦日粮的酶解率、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有影响,但并不是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的添加量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在36h处理组中,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在0.2‰水平下,酶解效果最好,与添加量为0.12%。与0.16%。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12h、48h处理组中,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为0.12%。与0.16%。0.2‰水平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6.
木质纤维素稀酸糖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对于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以脱脂棉、滤纸模拟生物质的主要组分之一纤维素,在不同稀硫酸浓度、时间和温度反应参数下,进行纤维素水解糖化试验研究,以还原糖量为指标,考察纤维素糖化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时间为60min时,还原糖得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加热时间为80min时,还原糖得率在硫酸浓度4%处出现最大值。综合硫酸及废液处理成本考虑,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4%硫酸加热80min。  相似文献   
107.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较好的造纸材料,其纤维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造纸的价值,纤维素越高,制浆、漂白工艺越简单,成纸紧度、透明度越高。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纤维素含量的作用效果,以灌溉造纸废水的芦苇茎和叶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灌溉期和不同浓度废水下芦苇茎和叶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1)灌溉300mg·L-1浓度废水对芦苇纤维素含量影响最大,出苗期芦苇茎纤维素含量表现为:300mg·L-1(36.39%)175mg·L-1(35.39%)50mg·L-1(34.73%)0(33.45%);2)在快速生长期灌溉废水最利于芦苇纤维素的积累,如浓度为300mg·L-1时芦苇茎纤维素含量变化量表现为快速生长期(11.75%)抽穗期(9.64%)成熟期(9.6%)展叶期(7.68%)出苗期(3.64%);3)芦苇纤维素含量总体表现为茎叶,如在出苗期灌溉浓度为300mg·L-1的废水,芦苇纤维素含量表现为茎(33.45%)叶(22.11%);4)废水浓度(X)对芦苇纤维素含量(Y)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茎=0.012 X+0.379 8,Y叶=0.008 X+0.249 2。  相似文献   
108.
为筛选适宜食用菌栽培的速生、优质菌材,以在黔北地区收集到的刺槐、肉桂、水青冈、山白树等13个科17个属共17种菌材木段为试材,测定各菌材样品中的碳素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其他内含物成分。经检测、分析得知:17种菌材纤维素含量为35%~53%,半纤维素含量为15%~29%,木质素含量为18%~30%,钾、钙、磷、镁、铜、锰、锌含量分别为602~3270、1080~7590、14~304、153~905、0.83~3.31、1.71~106.00、2.00~15 .00 mg/kg,pH值为4.24~6.72,果胶含量为5.78~12.40 g/kg,总黄酮含量为93.6~4262.8 mg/kg,单宁含量为0.01%~9.16%。木质纤维素及矿质元素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单宁、果胶、总黄酮和不适宜的pH值则抑制食用菌的生长。综合分析表明,枫香树、肉桂、山毛榉、枳椇树、苦郎树和水青冈比较适合作菌材,而马桑树、梨树和刺槐不适合用来栽培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降低果皮纤维素是甜玉米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然而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调控的研究甚少,相关调控基因尚未定位。利用纤维素含量差异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通过特异位点扩增片段(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sequencing,SLAF)测序和分离混池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鉴定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方法】以果皮纤维素含量显著差异的E327和G5-1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对RILs群体进行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并根据纤维素含量的结果选择纤维素含量高、低的样本进行混池,用于SLAF标签的鉴定和BSA分析。在BSA分析中,首先对两混池和2个亲本DNA用HaeⅢ和Hpy166Ⅱ进行酶切,回收414-464 bp的酶切片段进行Illumina建库,并进行SLAF测序,然后根据多态性SLAF标签开发SNP标记,利用SNP标记对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进行关联分析,鉴定调控甜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分析这些区段所包含的玉米基因,并找到它们对应的拟南芥同源基因,通过查阅拟南芥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文献,进一步鉴定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结果】两亲本和2个混池SLAF建库测序得到的SLAF符合预期,基于SLAF测序数据,鉴定了73 786个多态性SLAF标签,这些SLAF标签均匀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在这些多态性标签中得到了523 395 SNP位点信息。通过关联分析,调控果皮纤维素变异的基因被定位到玉米基因组的6个染色区段,都位于玉米的第5染色体上。在这些区段上,一共有47个玉米基因。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这些关联的染色体区段最终确定了9个候选基因。【结论】定位到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的含量的基因,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湿法工艺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了黄原酸基高岭土(XK)。通过FT-IF、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XK已成功合成;XK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优点是处理后固液分离简便、快速。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温度25℃,p H值5-6、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XK的用量为3.0 g/L、吸附30 min,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到99.86%,处理后残余甲基橙的浓度为0.282 4 mg/L,可达标排放。通过等温吸附模型研究,XK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说明XK对甲基橙的吸附是较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