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03篇
  免费   2265篇
  国内免费   4948篇
林业   2997篇
农学   3553篇
基础科学   5518篇
  11223篇
综合类   14612篇
农作物   1714篇
水产渔业   2811篇
畜牧兽医   1993篇
园艺   1114篇
植物保护   3381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1222篇
  2021年   1376篇
  2020年   1469篇
  2019年   1723篇
  2018年   1333篇
  2017年   1932篇
  2016年   2389篇
  2015年   1813篇
  2014年   2154篇
  2013年   2614篇
  2012年   3303篇
  2011年   3207篇
  2010年   2502篇
  2009年   2376篇
  2008年   2240篇
  2007年   2476篇
  2006年   2024篇
  2005年   1750篇
  2004年   1448篇
  2003年   1197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820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556篇
  1997年   518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殖业和榨菜加工业的发展,岩溶水环境遭到破坏,水中各项指标都在急剧恶化,特别是龙洞湾点,短短5个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岩溶水是相当敏感和脆弱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2.
为阐明全球气候变暖和微塑料复合胁迫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免疫应答、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个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水平[无微塑料、小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SPS-MPs,6μm)和大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LPS-MPs,50~60μm)]和2个温度水平(20℃和25℃)对长牡蛎进行了为期21 d的单一和复合暴露,检测分析了各组长牡蛎血细胞功能[吞噬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糖原含量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PS-MPs暴露能增加长牡蛎血淋巴细胞中ROS含量,降低血细胞吞噬活性,揭示SPS-MPs毒性作用更强。升温与微塑料的协同作用增加了长牡蛎消化腺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升温与SPS-MPs复合暴露组长牡蛎消化腺组织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90, HSP90)、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 IκB)和p53基因表达量进行免疫应答;升温与微塑料的拮抗作用增加了鳃组织p53基...  相似文献   
23.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25.
依据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选用稻壳、玉米秸秆、河沙3种材料作为添加物,分别将添加物以不同掺量与土壤均匀混合对苏打盐碱土进行入渗试验,从累计入渗量、入渗速率、湿润锋运移距离等方面研究苏打盐碱土在不同添加物及不同掺量下水分的入渗特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土壤入渗量为3 mm·d-1,混掺1%稻壳、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26.
重庆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实现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食品的温度监控是一种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及保持冷藏链完整的手段,对冷冻冷藏食品在低温流通过程中实行温度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冷藏运输中的温度管理情况并不乐观,消费者获得的货物通常不能达到预计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借助于时间-温度指示器等来对其整个运输过程进行温度监控。本文对温度立法的必然性和前景,温度监控的重要性、原理以及在冷藏运输中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并列举了几种国外时间-温度指示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8.
为配合2005年辽东湾渔场海蜇人工增殖放流项目,笔者对人工放流过程中,海蜇幼体由于从育苗室人海而引起的温盐环境突变以及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死亡率进行实验研究,其死亡率直接影响到海蜇的回捕率,进而对辽东湾渔场海蜇的资源量造成影响。实验中发现,在超出海蜇生存最佳盐度范围(20~30),海蜇在高温(30℃、35℃)条件下,较高盐度组(35、40)较较低盐度组(15、2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同时,在低温(10℃、15℃)条件下,较低盐度组(15、20)较较高盐度组(35、40)的海蜇幼体的生存状态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9.
小球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环境毒理学评价的标准试验藻种。为了给小球藻的水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小球藻培养影响因素,概括了其产生的毒理效应,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本文认为温度、光照、pH、营养盐、氮磷比是小球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重金属、农药、新型纳米材料、抗生素等污染物可对小球藻产生毒性效应,小球藻在污水处理、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Radio transmitters were implanted in wild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L., in the River Måna at low summer water flows ( n  = 18), higher flow in summer ( n  =   20), and variable, peaking flows in autumn ( n  =   20), and tracked two to four times day and night for 4–5 weeks. Individuals were caught and released in a 4-km uniformly channelised section, and in a 4-km natural diverse river section. Substantial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home range and total movement (924–85 818 m2 and 295–7014 m) suggested flexibility to adapt to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ish were stationary most of the time (median movement 0 m), but some individuals undertook few and apparently sporadic longer movements, sometimes involving shifts in home range. No consistent diurnal pattern in movements was found. Trout in the uniform habitat section appeared to have larger home ranges and moved more than trout in the natural section. Differences were, however,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most comparisons, due to large individual variation. Similarly, larger home ranges and movements between trials related to higher flow were found, but differences were generally not significant. No consistent effects of sudden, extreme peaking flows on area use or movements by the brown trout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