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401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92篇
  355篇
综合类   537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近10年国内发展较快的省市花的境植物种类选择和适应性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国内花境植物种类选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The main change in soil use in Amazonia is, after slash and burn deforestation followed by annual crops, the establishment of pastures. This conversion of forest to pasture induces changes in the carbon cycle, modifies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quality and affects biological activity responsible for numerous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essential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hanges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fallow and pasture soils after forest clearing.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smallholder settlements of eastern Brazilian Amazonia. Soil samples from depths of 0–2, 2–5 and 5–10 cm were gathered in native forest, fallow land 8–10 yr old and pastures with ages of 1–2, 5–7 and 10–12 yr. Once fallow bega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its activity showed little change. In contrast, conversion to pasture modified soil microbial functioning significantly. Microbial biomass and its basal respiration decreased markedly after pasture establishment and continued to decrease with pasture age. The increase in metabolic quotient in the first years of pasture indicated a disturbance in soil functioning.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microbial biomass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soil disturbance caused by land‐use change.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虫生玫烟色棒束孢的时空动态及寄主多样性,以期为玫烟色棒束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本研究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的发生季节、生境分布和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玫烟色棒束孢674株。从时间动态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为发生流行期,12月或次年1月为发生高峰期。从空间分布来看,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石灰岩山地雨林的低、高和中海拔地带,分别采集到150和133、118、10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2.3%、19.7%、17.5%和15.4%;热带季雨林和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中相对较少,分别采集到77和73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1.4%和10.8%;暖热性针叶林生境仅采集到19株,相对丰度为2.8%。从海拔分布来看,石灰岩山季雨林生境中,玫烟色棒束孢在高、中、低海拔生境中分布的差异不明显,低海拔生境中菌株数量略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生境。玫烟色棒束孢的寄主节肢动物有2纲12目,包括昆虫纲11目,蛛形纲1目,其中优势寄主为鳞翅目和膜翅目,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0.4%和36.4%。该研究为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内容,也为害虫生防高毒力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筛选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视角下的热带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凯峰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1):31-34,39
通过对海南热带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认为大力发展海南热带休闲农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发展海南热带休闲农业的宗旨——“支持农业、服务旅游、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对发展海南热带农业进程中的性质、地位、布局、人员、创新模式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发展热带休闲农业的动力机制进行识别,对发展海南热带农业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动力机制与活力激发问题给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大学的职能已不再是单纯的文教区,而是作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试图以云南农业大学边界效应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发展为例,从规划层面探讨大学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校园内部功能调整、校园周边城市规划调整。  相似文献   
996.
997.
关于沙漠化概念的意见分歧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永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41-344
科学概念对于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很重要。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沙漠化概念意见分歧很大的原因,本文查阅了大量文献,分析了学者们提出的不同沙漠化概念及其产生分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沙漠化成因是沙漠化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所在;(2)我国北方沙区曾经历过沙漠化正、逆过程的波动,其中有自然成因,也有人为成因,所以沙漠化概念不应局限在成因问题上;(3)沙漠化就是因风力而形成的沙质荒漠化。  相似文献   
998.
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亚热带受损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年限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演替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增加幅度在土壤剖面上呈现波动性;演替20 a到演替40 a群落土壤中的有机碳平均含量增加了56.30%(P<0.05)。(2)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60 70 cm土层出现波动;不同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储量也随着演替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加幅度在土壤剖面上也呈现出波动性,0 8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平均增加了56.01%。(3)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储量总体上较低,平均为79.13 t·hm-2,且0 40 cm土层贮存的碳量比例相对其它地区要大,达到70%以上。(4)两种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离子的含量均极显著相关。因此,应该加强亚热带森林的保护,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正向演替,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等的截留。  相似文献   
999.
李勇  杨晓光  王文峰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77-2484
 【目的】以1981年为界,把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7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对比分析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的地理位移以及北界位移后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的寒害风险。【方法】利用中国种植制度分区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对比分析两个时段热带作物种植北界的演变特征,并采用ArcGIS绘制了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地理位移图;利用综合寒害指数对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位移后的敏感区域进行寒害风险评估。【结果】与1950s—1980年相比,1981—2007年在80%气候保证率下中国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北移了0.86个纬度,且年代际变化显著;20世纪90年代和时段2000—2007年,北界的北移速率每年分别达0.03和0.06个纬度;在80%气候保证率下,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北移后敏感区域的寒害风险比非敏感区域要高出3.0倍,而重度以上寒害风险比非敏感区域要高出3.5倍。【结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且北移速率呈加快趋势;在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地理位移后的敏感区域,寒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庞凤仙  崔彦如  张永锋  郗登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36-17837,17841
[目的]优选秸秆反应堆作为一种北方寒冷地区沼气池增温方法的工艺参数。[方法]以秸秆粒度、菌剂量、温度、料液比为试验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当秸秆粒度1mm,菌剂量0.5%,温度55℃,料液比1:1时,单位容积产气率最高,达到1.1m^3/d。[结论]采用秸秆反应堆覆盖沼气池,不仅起到物理保温作用,而且将达到最佳发酵温度的秸秆加入沼气池中,可提高沼气池冬季产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