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6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1793篇
林业   4934篇
农学   1289篇
基础科学   1008篇
  2344篇
综合类   8588篇
农作物   935篇
水产渔业   1120篇
畜牧兽医   1412篇
园艺   683篇
植物保护   954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602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776篇
  2016年   1006篇
  2015年   830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1534篇
  2010年   1244篇
  2009年   1251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167篇
  2006年   1025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东省不同地区玉米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山东省玉米内生真菌的资源分布、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采用叶片组织分离法对山东省52个市县的玉米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内生真菌的种属鉴定,并分析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857株内生真菌,隶属25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菌株数量最多,为583株,占总菌株数的68.03%,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有71株,占总菌株数的8.28%;大部分地区的优势属为链格孢属,少数地区的优势属为镰刀菌属、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弯孢属Curvularia。不同地区的内生真菌定殖率变化很大,在12.50%~100.00%之间,平均定殖率为76.15%;陵城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74和0.97;莱芜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22。山东省玉米内生真菌可以分为5个类群,其中黄河流域地区内生真菌定殖率相对较高。表明山东省玉米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不同地区间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62.
263.
为研究温室内两种爵床科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本试验选取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内的两种爵床科植物,赤苞花(Megaskepasma erythrochlamys Lindau)、黄虾花(Pachystachys lutea Nees)为研究对象,用石蜡包埋法对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分析,使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爵床科的两种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叶片的内部结构相似,上表皮均厚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均厚于栅栏组织。光合指标存在差异,赤苞花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均大于黄虾花,但黄虾花的水分利用率、净光合速率大于赤苞花。  相似文献   
264.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素,解决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2013年6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优树穗条,在青田县大垟山林场开展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试验,分析砧木林郁闭度、坡位、砧木生长势及接穗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3~0.7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平均成活率提高;郁闭度在0.7~0.9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成活率降低;当郁闭度为0.7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8.8%。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6%,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浙江红花油茶砧木生长势越强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当天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9.1%,接穗保存1、2、3、4、5、6天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5.2%、75.2%、51.6%、28.1%、12.2%、9.3%。偏相关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穗保存时间(-0.97)、郁闭度(0.85)、生长势(0.81)、坡位(-0.65)。  相似文献   
265.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林地云斑白条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数量,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指数方程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危害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林地时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分类型的聚集度指标参数、Iwao回归方程的αβ值、Taylor幂指数方程lgab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66.
新疆南疆机采棉品种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的株型结构及产量性状,研究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与产量结构的特点,为棉花结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试不同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性状及产量结构相关指标,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几种机采棉品种的株型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其相关性特点。【结果】籽棉产量与株高、主茎节间长、果枝数、果节数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果枝始节高度呈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17N11株型为塔型结构,其底部主茎叶片保留完整、籽棉产量、株高最高,而17N13主茎叶片数最多,17N5则具有最小的叶片脱落率;在棉花株型结构的共性方面,棉花果枝角度具有由上至下呈增大趋势,而变异能力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上部>中部>下部)。棉花主茎叶大小具有由上部至下部减小的趋势,变异能力亦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下部>中部>上部)。【结论】株型结构具备中、上部果枝夹角较小(上部<32.0°,中部<50.0°),主茎叶总面积高于320 cm2,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低于20%的机采棉品种产量优势显著,中上部果枝夹角、主茎叶总面积、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可作为株型育种后代材料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67.
【目的】研究新疆枣区主栽品种灰枣、骏枣花芽分化和单花发育的规律,为枣优质丰产栽培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枣品种为试材,从枣股开始萌动到枣吊停止生长阶段采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体视镜观察花芽形态分化和花发育过程。【结果】骏枣、灰枣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可分为6个时期,自4月14日和4月17日从枣股刚萌动开始进入分化初期到雌蕊分化期分别需7 d和11 d;2种枣品种枣吊萌发生长到15 mm左右,已完成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和花瓣分化期,灰枣的花瓣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需3~4 d,比骏枣多需2~3 d灰枣和骏枣雄蕊分化期到雌蕊分化期需要2 d。枣花为日开型,在10:00左右进入蕾裂期到子房膨大期有经历6个时期,灰枣和骏枣花发育各阶段差异不明显,但骏枣柱头开裂和授粉受精比灰枣提前。【结论】骏枣花芽分化比灰枣早3 d,且分化更迅速,在分化过程中各花器原基的分化具有顺序性和不可逆性,各个花器原基出现后,进一步分化形成花器官,最后进入开花阶段。  相似文献   
268.
以7个杜仲无性系22-22、2-23、4-30、17-17、2-32、6-30、5-152和2个对照品种(无性系)秦仲2号(Qinzhong No.2)、龙拐(Longguai)为对象,以其2年生嫁接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叶片解剖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气孔结构和压力室技术测定水分生理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主要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旱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原初渗透势、气孔开度、厚角组织厚度4项主要指标,12项解剖结构参数、5项水分生理指数和5项气孔参数,均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无性系抗旱性排序为:6-30>4-30>龙拐>秦仲2号>17-17>5-152>22-22>2-23>2-32。研究结果可对进一步筛选杜仲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9.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物理分级组分(≥0.02 mm),且粒径越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即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8%;在<0.02 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采用化学分级分离,这部分有机碳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碳2%,且主要以腐殖质(胡敏素)形式存在(占土壤总有机碳0.6%~0.8%),腐殖质占有机碳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总量上升,颗粒态有机碳(物理分级组分)比例升高,胡敏素类腐殖质比例下降。因此,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有机碳,主要以不稳定有机碳(POC)形式存在,随着温度上升(海拔降低)将导致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加剧,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不稳定性组分(物理分级组分)降低,土壤稳定性(腐殖化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70.
干旱是中国西北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干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红砂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主要建群种之一,对多种环境胁迫尤其是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因此,研究红砂对不同水分生境的响应及适应机理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不同水分条件自然生境中(小红山地区和长流水地区)的红砂叶片形态、表皮微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红砂适应干旱胁迫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境中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红砂叶片厚度增大,叶面积及气孔开度减小,角质层增厚,从而降低植物蒸散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散失。表皮细胞面积减小,表皮细胞密度增大,细胞壁增厚,增加了表皮细胞弹性,有助于降低干旱胁迫下植物失水造成的机械损伤。与此同时,栅栏组织增厚,且细胞排列更加致密,海绵组织的厚度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因此,红砂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其对干旱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研究揭示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叶片形态结构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为理解荒漠植物对水分限制的响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