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34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33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修枝间伐对松突圆蚧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重危害广东省沿海地区马尾松的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1982年在深圳、珠海等地发现后,至今危害面积约43万ha,其中枯萎或涉死的约8万ha。  相似文献   
52.
根据间伐8年后的湿地松林分生长和主伐造材调查结果,建立了胸径和断面积等与林分保留密度及本底断面积的回归关系,分析比较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径阶分布和造材材种结构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分保留密度对林木胸径和断面积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尾径20cm及以上规格的材种出材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而14cm及以下规格的材种出材率则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伐对照总的出材量虽比间伐的大,但增加的部分主要为较小规格的材种。  相似文献   
53.
全国杉木人工林间伐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各带,区,各指数级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编制了8~22指数级相应的间伐表共5组(即南带,北带,中带东区,中区和西区)利用53块间伐标地材料,以y=a+bx模型,求出间伐后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的回归经验式,该表与利用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编制的间伐表进行检验比较,误差在1.9%~2.67%之间,间伐开始期,则视初植密度的大小,与指数级的高低而异,间伐终止期,一般为15a,最大不超过18a,且与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54.
鸡蛋是最好的动物源蛋白之一,其蛋白中的卵黏蛋白(3.5%)对浓蛋白凝胶性、哈夫单位起主要作用,鸡蛋中卵黏蛋白含量及存在形式是影响鸡蛋蛋白品质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鸡蛋的可接受性。本文简要综述了卵黏蛋白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在浓蛋白液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以及营养调控途径,为调控鸡蛋蛋白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对几种营林措施降低森林火险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设计 ) ,因为营林工作贯穿森林的一生 ,营林的内容广泛且都与森林火险性有联系 ,设计中提到的间伐、修枝是已经普遍开展的营林内容 ,营林效益显著 ,防火效果明显。补植加密、镶边造林是对疏林、块状林进行的 ,既增加生产力 ,又兼得防火效益的营林措施。为十三陵旅游胜地森林公园的需要 ,文章对“金字塔造型”、“群状间伐造型”和“一树一库”做了设计和说明  相似文献   
56.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thinning) on gross ammonification, net ammonification, net nitrificati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N2O production were studied in the forest floor of adjacent untreated control (“C”) and thinned (“T”) plots in three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stands in the Swabian Jura (Southern Germany) during three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s in the year 2004. The investigated sites are located less than 1 km apart on the slopes of a narrow valley. Due to different exposure (southwest, northeast, northwest), the three s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warm‐dry microclimate (southwest site, SW) and cool‐moist microclimate (northeast site, NE; and northwest site, NW). Measurements at the NW site covered the second year (13 to 20 months) after thinning, and measurements at the SW and NE sites covered the sixth year (61 to 68 months) after thinning. Mean gross ammonification varied in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six plots (range: 37.5 ? 31.2 to 51.0 ? 10.5 mg N (kg dry soil)–1 d–1). The SW 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very low net nitrification and nitrate (NO ) concentrations tha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ontrol and thinned plot. In contrast, for the thinned plot at the NE site (NE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ean net nitrification (2.3 ? 1.2 mg N (kg dry soil)–1 d–1 at the NET plot vs. 0.4 ? 0.2 mg N (kg dry soil)–1 d–1 at the NEC plot) and mean extractable NO concentrations (43.9 ? 22.8 mg N (kg dry soil)–1 at the NET plot vs. 4.1 ? 0.8 mg N (kg dry soil)–1 at the NEC plot) were observed. The differences in net nitrification and NO concentrations across the research plots wer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forest‐floor C : N ratios: net nitrification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below a threshold C : N value of about 2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forest floor of the warm‐dry SW site is very resistant to N loss triggered by thinning due to high C : N ratios around 30. Under the cool‐moist microclimate of the NE site, a significantly lower C : N ratio of 22.1 at the thinned plot (control plot: 26.7) coincided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et nitrification. Thus, different responses of net nitrification to thinning under different microclimate appear to be triggered by different C : N ratios. Nitrous oxide production was mainly governed by forest‐floor water content, and since differences in water content at adjacent control and thinned plots were low, N2O produ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adjacent control and thinned plots.  相似文献   
57.
间伐改变林分环境,也对林木生长、森林碳储量及林木竞争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研究15%、25%、35% 3个间伐强度处理8 a后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杉木的径阶分布、碳密度分配特征及竞争指数,对森林经营的指导和森林碳汇发展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35%抚育间伐强度均使杉木径阶分布频率偏离正态性;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其趋势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干碳密度占总量的比例先减小再增加,而树枝生物量分配规律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5%和35%间伐强度,杉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其中25%间伐强度时生物量和碳密度最大,而15%间伐强度的杉木生物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而碳密度却小于对照样地;同CK相比,T15样地杉木的Hegyi竞争指数减少了2.05%,而T25、T35分别增加了36.07%和14.66%;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Hegyi竞争指数、间伐强度共同解释了碳密度变化的61.3%,且Hegyi竞争指数增长不利于林分碳密度增加,竞争压力通过改变各器官的碳密度来响应。  相似文献   
58.
确定适宜的抚育方式以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此次试验采用标准地法,通过测定林分生长量、林分蓄积量及林下植被3个方面的5个指标,进行青海云杉林抚育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显著地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23%和30%;(2)抚育间伐极显著的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分的蓄积量,提高了40%;(3)抚育间伐前期明显抑制了林下灌木的生长,加快了林下草本的生长,后期灌木和草本又慢慢恢复为抚育前的状态,但林下植被种类变得单一。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0.
采用改进Mask R-CNN算法定位鲜食葡萄疏花夹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鲜食葡萄疏花机械化与自动化,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鲜食葡萄疏花夹持点定位方法。首先基于ResNeXt骨干网络并融合路径增强,改进Mask R-CNN模型,解决鲜食葡萄花穗、果梗目标较小难以检测的问题;进而针对花穗、果梗生长姿态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集合逻辑算法,该算法采用IoU函数剔除重复检测的花穗与果梗,建立花穗、果梗对,并对果梗掩模进行形态学开运算,利用集合关系获取主果梗掩模,确定以主果梗质心附近的中心点为果梗的夹持点。最后,随机选取测试集中的图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果梗夹持点平均定位准确率为83.3%,平均定位时间为0.325 s,夹持点x、y方向定位误差及定位总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12和16像素,能够满足鲜食葡萄疏花的定位精度与速度要求,可为实现鲜食葡萄疏花机械化与自动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