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77篇
  免费   6556篇
  国内免费   8223篇
林业   21511篇
农学   8256篇
基础科学   8495篇
  15891篇
综合类   59044篇
农作物   4165篇
水产渔业   3495篇
畜牧兽医   9559篇
园艺   2903篇
植物保护   5237篇
  2024年   637篇
  2023年   1646篇
  2022年   2538篇
  2021年   2904篇
  2020年   2941篇
  2019年   3782篇
  2018年   2003篇
  2017年   3511篇
  2016年   4687篇
  2015年   4199篇
  2014年   6187篇
  2013年   6065篇
  2012年   9345篇
  2011年   9631篇
  2010年   7810篇
  2009年   7804篇
  2008年   7401篇
  2007年   8672篇
  2006年   7651篇
  2005年   6388篇
  2004年   4847篇
  2003年   4138篇
  2002年   3245篇
  2001年   2922篇
  2000年   2486篇
  1999年   1956篇
  1998年   1718篇
  1997年   1527篇
  1996年   1457篇
  1995年   1427篇
  1994年   1317篇
  1993年   1130篇
  1992年   1024篇
  1991年   828篇
  1990年   757篇
  1989年   682篇
  1988年   541篇
  1987年   333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充分利用楠竹林地空间,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对楠竹林采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笋用林,并在林下种植竹荪,实施菌笋复合经营。结果显示,通过对楠竹林采取调整立竹结构、劈山抚育、林地清理、林地垦复、留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丰产技术措施,竹林春笋产量明显提高,较对照提高62.49%;若同时在林下种植竹荪,则春笋产量更高,较对照增加1.69倍,同时可收获鲜竹荪超过400 kg/667 m2。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楠竹林菌笋复合经营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施氮量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研9号、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的根、叶片、茎枝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单株干鲜比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0~375kg·hm-2的单株根、叶片干物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进程先增后降,单株根干物重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5.45~30.60g,单株叶片干物重现蕾期、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4.00~27.25g和35.85~41.10g;单株茎技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熟期施氮量达最大(375kg·hm-2)时则降低,并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89.00~206.51g和99.30~225.71g;单株干鲜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22.16%~33.21%.  相似文献   
993.
基于GIS的北京市不同地类规模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模型,以北京市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二次详查)数据成果为基础,揭示了北京市不同地类规模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类在远郊平原区的比重和密度最大;(2)各地类用地规模较小,绝大部分分布在0.06-6.7hm~2之间;(3)近郊区的耕地和园地规模较小,分布比较零散;远郊平原区的农村居民点在规模分布上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规模比较均匀,远郊山区规模最小,分布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994.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陕西渭北旱原区,通过田间试验对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原区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栽培,垄覆膜沟覆秸秆更为突出。垄覆膜沟覆秸秆栽培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到11.59 kg·mm-1·hm-2,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达到37.21%~39.85%,单位耗水量增产达到58.68%~66.25%,产投比为1.34∶1,均高于其它覆盖栽培模式。垄覆膜沟覆秸秆模式栽培技术是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氯化锂液体除湿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分析了液体除湿的优越性及除湿机理,并对一定结构的氯化锂液体除湿器的除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溶液入口温度和浓度对空气出口温度和含湿量影响的关系,为除湿器的设计和设备运行提供参考和指导。在确定除湿溶液入口参数时,选择的溶液入口温度要比空气出口温度低2~4℃,相应的溶液入口浓度要比空气出口参数所对应的平衡浓度低1%~3%。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基于文化经济学相关理论,以黑龙江省肇东市为例,利用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从宏观方面,运用态势分析(SWOT)等方法,阐释文化经济发生的动力与意义需求如何产生,并为文化与经济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科学传...  相似文献   
997.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湿地植物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原则,分析比较了4种常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并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和生物滤床作为人工湿地的对照试验)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湿地床中,美人蕉(C.flaccid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风车草(Cyperus slternifolius)长势良好,覆盖度接近100%;纸莎草(Cyperus papyrus)长势较差,环境适应性差。在HRT为13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植物对CODMn,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0%、12.7%、5.2%,植物对浊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工湿地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13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新疆伊宁市具有典型的自然条件,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多样,各乡镇距离与伊宁市市区较近,研究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影响因素极具可复制性和代表性,探析农户分化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供给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深化伊宁市及不同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提高农户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农户视角下,文章通过对伊宁市各乡镇村实地抽样调查方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测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同时建立二元Logistics模型,运用实证检验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越完善,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概率越大,且公共服务设施实证检验中医疗设施、交通设施、生产与生活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影响显著,而教育设施影响不显著;农户分化程度的大小,具有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影响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起到调节作用,且农户分化程度越大越能促进农村宅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多效利用,从而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对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结论】为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  相似文献   
999.
亚麻籽胶对面团流变性质的影响及其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该文重点研究了添加亚麻籽胶对面粉的粉质特性、面团的流变性质以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粉质特性的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使面团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降低,使面团的稳定性更好。动态流变性质和超微结构的显微观察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后,亚麻籽胶的网络结构加固了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因而面团的稳定时间和粘弹性均能提高。质构分析的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使面条烹煮后的硬度和咀嚼度提高,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拉伸性能,面条的烹煮损失和面汤浊度降低,因而亚麻籽胶可用于面制品中以改善其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000.
1980~2002年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时序特征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该文依托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农作物为例,对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与总播种面积均有不断提高与扩大的总体趋势,但在扩大过程中却有三次显著下降变化,在集约度下降时期(1984~1986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缩小,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开始显著增加;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同农地利用过程中成本要求与土地要素纯收益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在时间响应上,由于农户要经过一个“观望-权衡-行动”的响应过程,从而往往滞后1~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