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5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10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22篇 |
农学 | 1619篇 |
基础科学 | 482篇 |
1636篇 | |
综合类 | 3743篇 |
农作物 | 462篇 |
水产渔业 | 365篇 |
畜牧兽医 | 844篇 |
园艺 | 429篇 |
植物保护 | 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301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236篇 |
2017年 | 377篇 |
2016年 | 490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579篇 |
2013年 | 592篇 |
2012年 | 797篇 |
2011年 | 730篇 |
2010年 | 638篇 |
2009年 | 574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514篇 |
2006年 | 419篇 |
2005年 | 390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72.
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不同的转基因方法;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
封育禁牧的时间效应已经成为科学和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围封6、10、15年样地的围栏内外2种主要土壤类型——灰钙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样线调查法及方差分析法,探究不同封育年限对荒漠草原颗粒组成及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会导致灰钙土及风沙土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灰钙土封育6年样地土壤细颗粒较围栏外增加量最明显,后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幅减少的趋势;风沙土封育15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细颗粒增加量高于封育6年样地。2)灰钙土及风沙土封育6年样地均表现为围栏内土壤碳氮(有机碳、全碳、全氮)含量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围栏内外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3)灰钙土围封6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碳氮比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无此规律,围封不会影响风沙土土壤碳氮比。围封可以有效使土壤颗粒细化,但不同土质对封育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人工封育的最佳时间尺度应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和草原不同土壤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74.
Three different selective enrichment media, Rappaport-Vassiliadis broth (RV), selenite broth (SB) and Müller-Kauffmann tetrathionate broth (MKTB), in combination with plating on modified brilliant green agar (BGA), were compared for the isolation of Salmonella from samples of pig feces. These conventional method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a new ELISA kit in conjunction with RV and SB enrichment.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enrichment in RV had a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an SB and MKTB. Recovery of S. typhimurium from MKTB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recovery of other serotypes. The combination of RV enrichment and ELISA was as good a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volving RV enrichment, with a similar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掌握初乳清粉的贮藏特性,采用货架期预测方程来估计初乳清粉在室温(25℃)、50%相对湿度(RH)条件下PET包装的货架期,并对90d贮藏期过程中其理化指标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ET包装90d贮藏时间内,初乳清粉的水分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羟甲基糠醛(HMF)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色差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在60d内逐渐降低,60d后其下降不显著;在25℃、50% RH条件下PET包装的初乳清粉的货架期为99.40d. 相似文献
76.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7.
能量是肉鸡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肉鸡饲料中价格占比最高的元素,主要源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学能。准确评估肉鸡能量需要量和日粮成分能量水平在肉鸡营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代谢能(ME)体系是目前用于家禽饲料原料能值评定的成熟体系,在家禽营养和配方中被广泛使用。但和净能(NE)体系相比,代谢能体系忽略了饲料中不同原料成分摄食和消化过程中的热增耗(HI)差异对原料能值评价的影响,降低了原料能值评定的准确性。因此,作者结合国内外肉鸡净能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就肉鸡净能测定方法、肉鸡原料净能预测方程和影响肉鸡净能体系应用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以期为净能体系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79.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 (NCL) in the Polish Owczarek Nizinny (PON) breed of dog. ANIMALS: Nine Swedish PON dogs of both sex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ROCEDURE: All dogs underwent a detailed clinical evaluation, with emphasis on ophthalmic exams. Histopatholog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performed on the eyes, brain and various internal organ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detection of sphingolipid activator proteins (SAPs) and mitochondrial ATP synthase (SCMAS) was performed on the eyes and brain. RESULTS: The dogs showe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motor disturbances and visual impairment or blindness. Pupillary responses were abnormal while fundus changes varied from normal to severe retinal atrophy. Electroretinography (ERG) showed variable changes, from slight alte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dark adaptation to severely reduced or nonrecordable ERG a- and b-wave amplitudes. Histopathology revealed intracytoplasmic storage bodies within neurons of the brain and in retinal cells, especially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Round to oval granular type of inclusion bodies, known as granular osmiophilic dense deposits (GRODS), were found in neuronal cells in the brain and in the retina. Immunohistochemistry identified the storage material in the brain and retina as consisting of SAPs. CONCLUSION: The presently described NCL disease in PON dogs shows similarities to previously recorded cases in the Miniature Schnauzer. The closest human equivalent to this disease is infantile NCL (CLN1), in which the major stored proteins are SAPs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inclusion bodies of neuronal cells is granular. 相似文献
80.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以神经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也称作朊病毒病;其是由体内正常细胞表面的PrPC转变成PrPSc蛋白所导致。但PrPSc主要在脑内表达,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因此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重点介绍以朊病毒的致病特点为依据建立的检测方法,便于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帮助,保障畜牧业的有序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