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714篇
农学   286篇
基础科学   369篇
  313篇
综合类   2192篇
农作物   205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343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卢保 《茶叶通讯》2006,33(3):37-3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君山银针的品牌战略,应确立“茶盖中华,价压天下”这一“卖点”。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强保护意识,从而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62.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束丝藻耐低温、喜低光,在偏碱性、低氮高磷水体中增殖较快,并凭其固氮、储磷以及释放藻毒素、形成群体胶鞘等独特生态策略使其在种间竞争以及群落结构演替中获得较大竞争优势,成为优势种群。鉴于束丝藻的危害性和扩张性,本文从束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特征、竞争优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等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束丝藻种群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束丝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2003~2004年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水平对苇状羊茅鲜草产量的影响,获得优化回归模型为y=3426.86 623.07x1 220.75x3;主效应分析表明,增施氮、钾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而增施磷肥的作用很小。经模拟寻优,获得年产鲜草4 864kg/667m2的施肥方案为每667m2施纯N 50kg、纯K2O 55kg。  相似文献   
6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需要不断提高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对 森林抚育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提出更加有作用的要点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5.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岭南荔枝文化产业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抓住机遇实现 创新性发展。在整合现有创新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岭南荔枝文化产业的创新性路径探索,思 考岭南荔枝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岭南荔枝文 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寻找一条创新性道路。  相似文献   
66.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因而,建设美丽乡村 是改善当前农村发展现状,致力于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乡村人民美好生活需 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7.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 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等部门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税制改革,优化政府间 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发挥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本文主要对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及农村经 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8.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螟虫种类、分布、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了科学评价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的有效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DEA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中的一系列投入型策略作为输入指标,以食用菌企业的规模、消费者满意度、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各种产出效益和效果作为输出指标,采用DEA评价方法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的效率进行模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对食用菌发展策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有效的,结果也为为食用菌发展策略的资源投入方向和数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茚虫威属于噁二嗪类杀虫剂,与大多数杀虫剂不同的是其进入害虫体内需要经活化代谢转变成N-去甲氧羰基代谢物(decarbomethoxylated metabolite,DCJW)后不可逆地阻断钠通道,进而发挥杀虫活性。茚虫威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常见的使钠离子通道延迟关闭的菊酯类药剂而被广泛用于鳞翅目和一些同翅目、鞘翅目害虫的防治。抗药性是任何杀虫药剂使用后面临的问题,茚虫威也不例外,许多害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昆虫对茚虫威产生抗性的机制包括酯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P450活性的增加以及分子靶标F1845Y、V1848I、L1014P的突变,这些对茚虫威抗性机制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开展的,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对抗性研究的贡献度。针对我国田间害虫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现状,及时实施对茚虫威有效的抗性治理是迫切的。对于茚虫威的抗性治理除了传统的杀虫药剂轮用、混用外,需要利用其作用机制特点开展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一是充分利用其活化代谢的特点,开展组合药剂的研究应用;二是菊酯类药剂和茚虫威的作用机制均与钠离子通道有关,但是前者是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而后者是阻断钠离子通道,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使菊酯类药剂与茚虫威合理地用于抗性治理中。本文综述了茚虫威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与交互抗性、茚虫威的抗性风险评价,针对茚虫威的抗性特点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