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0篇
  免费   969篇
  国内免费   1998篇
林业   2227篇
农学   1799篇
基础科学   995篇
  3024篇
综合类   8604篇
农作物   1348篇
水产渔业   1352篇
畜牧兽医   2718篇
园艺   701篇
植物保护   799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801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918篇
  2016年   1071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165篇
  2013年   1232篇
  2012年   1626篇
  2011年   1649篇
  2010年   1316篇
  2009年   1296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下限对番茄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苗期45%、初花期55%、结果期75%田间持水量范围内,可以提高果实品质,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烯效唑延缓草坪生长的效果。[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高羊茅(美洲虎3号)留茬7 cm修剪后,用50(A)、100(B)mg/L烯效唑、CK0(Primo MAXX原药的200倍稀释液)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烯效唑(A、B)和CK0处理在第20天时的株高分别为对照的61.05%、89.46%、71.82%。在第40天时倒2叶的长度分别为对照的50.91%、57.94%、57.37%,A处理对高羊茅的矮化作用最明显。处理后高羊茅倒第2叶和倒第3叶间距离显著缩短,其中A、B和CK0处理分别为对照的5.78%、6.38%和6.08%。在第20天时A、B和CK0处理的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4.34%、123.11%、123.52%。A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到显著抑制,仅为对照的71.20%。[结论]100 mg/L的烯效唑处理对高羊茅草坪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3.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994.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索‘浙油50’油菜菌核病入侵扩散与灾变流行规律,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发病调查等方法,研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结果表明:机直播油菜播期迟、密度大有利油菜菌核病发生,植株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萎蔫枯死为15天左右,自然菌丝入侵总体潜育期为8~17天,发病率可达13.0%,病情流行基本呈线性上升扩散规律,开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流行期,其病情流行呈Logistic函数模型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996.
为满足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需求,利用安徽省江淮、沿江和皖南3个区域代表站1991—2010年油菜菌核病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时段和气象因子,再通过归一化处理、加权等方法得到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以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为自变量,以油菜菌核病加权平均病株率为因变量,采用曲线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区域代表站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淮、沿江和皖南地区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75%;利用模型对2011—2013年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江淮地区代表站全部正确,沿江和皖南地区代表站均为2年正确,一年与实际发生情况误差一个等级。建立的模型基本上能满足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吡喹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吡喹酮-PLGA)缓释植入棒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对其释放度进行了考察。以甲醇-水(100:40,V/V)为流动相,采用Grace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3nm,在此试验条件下,吡喹酮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3%(n=9)。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8.96%、98.67%和98.81%,该方法简单、快捷、辅料无干扰、准确度高,适于吡喹酮-PLGA植入棒的含量测定。吡喹酮-PLGA植入棒以骨架溶蚀释放机制缓慢释放,释药期可达三周,释放度高于300μg/d。  相似文献   
998.
水分对柠条萌蘖株和未平茬株光合参数及调渗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平茬后的萌蘖株和未平茬的对照株在夏季旺盛生长期进行了水分处理,并研究了浇水前后萌蘖株和对照株光合参数及调渗物质的变化。浇水前,萌蘖株具有较高的水势 (LWP)、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蒸腾速率(E)、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光系统II实际量子产率(△F/Fm′);而对照株相应指标较低,但对照株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脯氨酸(Pro)、 丙二醛(MDA)含量较高。浇水后,对照株LWP、A、G、E、Fv/Fm、△F/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NPQ值和Pro、MAD的含量下降。浇水对萌蘖株和对照株叶绿素(Chla+b)含量影响不显著,且浇水前后萌蘖株均高于对照株。结果表明:萌蘖株在生长季所受干旱胁迫较小,植物将更多的光能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利用,植物生长迅速;而对照株所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为严重,光合速率低,植物将更多的光能以热的形式消耗,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开发哺乳动物胚胎的室温保存液 ,在室温 ( 2 0℃ )条件下 ,用磷酸缓冲型 PB1、HEPES缓冲型 M2及重碳酸缓冲型 m KRB等 3种溶液及其修正液 ,保存小鼠桑椹胚 4 8h或 72 h,然后经体外培养 ,观察其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结果 ,用 M2液保存的小鼠桑椹胚获得比较高的囊胚率 ;从 M2液中除去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保存的小鼠桑椹胚 ,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显著提高 ;从溶液中除去丙酮酸钠和乳酸钠 ,或者添加 EDTA和谷氨酰胺 ,对保存后的桑椹胚发育至扩大囊胚能力无显著影响 ;而在保存液中添加犊牛血清后 ,小鼠胚胎的发育能力反而下降。结果表明 ,在室温条件下 ,不含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的 M2液 ,对保存小鼠桑椹胚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磷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