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7篇
  免费   2274篇
  国内免费   3010篇
林业   13160篇
农学   1575篇
基础科学   1502篇
  8605篇
综合类   15248篇
农作物   770篇
水产渔业   417篇
畜牧兽医   1444篇
园艺   690篇
植物保护   1500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703篇
  2022年   1027篇
  2021年   1086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431篇
  2018年   865篇
  2017年   1398篇
  2016年   1722篇
  2015年   1511篇
  2014年   2273篇
  2013年   2267篇
  2012年   3271篇
  2011年   3010篇
  2010年   2487篇
  2009年   2471篇
  2008年   2214篇
  2007年   2560篇
  2006年   2206篇
  2005年   1922篇
  2004年   1531篇
  2003年   1227篇
  2002年   956篇
  2001年   918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巴卡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研究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3S技术、PRA访谈、田野社区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基诺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35a跨度的分段对比研究和驱动因子分析。研究表明:轮作周期的缩短,将直接影响到植被自然演替的方向和群落的恢复;土地利用的高破碎度加大空间异质性,给地段性生态环境增加压力;森林组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区人口目前未对耕地产生较大压力,人地矛盾主要是在农业耕作的方式上而不是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上;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决定因素,基诺族土地价值观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142.
通过解译1986、1996和2001年遥感图像,获得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地覆被数据。将该地区土地覆被分为9种类型:水域、芦苇、林地、耕地、柽柳、柽柳芦苇、翅碱蓬獐茅、滩涂、建设用地,并将3 km宽的海岸带分为6个缓冲带,每个带宽0.5 km。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渤海海岸线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结果如下:在空间上,1986年和2001年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两者呈直线关系;但在1996年,两者之间未呈现直线关系。在时间上,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加;除了优势度外,所研究的其他景观格局指标与距海岸线的距离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3.
1980~2002年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时序特征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该文依托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农作物为例,对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与总播种面积均有不断提高与扩大的总体趋势,但在扩大过程中却有三次显著下降变化,在集约度下降时期(1984~1986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缩小,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开始显著增加;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同农地利用过程中成本要求与土地要素纯收益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在时间响应上,由于农户要经过一个“观望-权衡-行动”的响应过程,从而往往滞后1~3年。  相似文献   
144.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 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 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 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 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 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 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 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 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4-N、NO-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C/NVN/PV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C/NV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相似文献   
146.
为充分利用楠竹林地空间,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对楠竹林采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笋用林,并在林下种植竹荪,实施菌笋复合经营。结果显示,通过对楠竹林采取调整立竹结构、劈山抚育、林地清理、林地垦复、留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丰产技术措施,竹林春笋产量明显提高,较对照提高62.49%;若同时在林下种植竹荪,则春笋产量更高,较对照增加1.69倍,同时可收获鲜竹荪超过400 kg/667 m2。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楠竹林菌笋复合经营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7.
2020年2月20日,贵州省道真县生态护林员在其境内的国家级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区发现多具野猪尸体.为弄清野猪死亡原因,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在当地扩散,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野猪死亡事件展开调查.截至2020年3月4日,在该县3个镇8个村(社区)10个村民组,共排查发现23具野猪尸体,以体质量偏小的低幼龄野猪...  相似文献   
148.
本研究结合来安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测试数据、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来安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来安县土壤图对来安县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来安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1-9等,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为4.375等,比2021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028等。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主要分布在3-6等,占来安县耕地面积的80.86%,其中5等地占23.10%,其次为3等地占比20.97%,6等地占比19.08%,4等地占比17.71%。  相似文献   
149.
本研究以中科院科甜系列甜高粱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度盐碱地,从种植品种、肥料配比和有机肥类别三个方面进行试验,目的为了探索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种植技术,为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甜高粱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种植资源评比试验:在重度盐碱地对科甜13(KT13)、22(KT22)、41(KT41)、42(KT42)、43(KT43)5个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资源评比,KT41产量最高,达到82.87 t/hm2,KT13其次,产量为66.28 t/hm2。(2)重度盐碱地肥料配比试验:底肥施加300kg/hm2复合肥和15t/ hm2有机肥(H1Y1)、30t/ hm2有机肥(H0Y2);300kg /hm2复合肥和30t/ hm2有机肥(H1Y2)均能显著提升重度盐碱地甜高粱产量,H0Y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3.16t/hm2,相比于对照增幅达到64%。(3)重度盐碱地有机肥类别试验:施加牛粪、有机肥和海藻肥均能提升重度盐碱地中甜高粱产量,在相同投入成本下,海藻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7.88 t/hm2,相比于对照处理增幅39.8%。综上考虑,在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可选择KT13和KT41两个耐盐碱资源,底肥中施加15 t/hm2以上的普通有机肥或者牛粪同时配施复合肥,有机肥可选择微生物有效活菌数≥5亿/g的高品质海藻肥替代普通有机肥,进行甜高粱种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0.
随着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推进,明确各地现状数据的工作日渐紧迫。以三调为基础的现状数据不能满足和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工作要求,所以在三调基础上科学准确的衔接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信息和现状数据,形成科学、准确的现状底图是保证空间规划编制科学有效的基础。因三调数据与其他关联数据在坐标、分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转换。本文在梳理三调工作分类和规划用途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鄠邑区为例,对具体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