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01篇 |
免费 | 1210篇 |
国内免费 | 8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60篇 |
农学 | 714篇 |
基础科学 | 894篇 |
3862篇 | |
综合类 | 5819篇 |
农作物 | 401篇 |
水产渔业 | 1106篇 |
畜牧兽医 | 942篇 |
园艺 | 383篇 |
植物保护 | 7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345篇 |
2021年 | 448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531篇 |
2018年 | 276篇 |
2017年 | 442篇 |
2016年 | 524篇 |
2015年 | 453篇 |
2014年 | 723篇 |
2013年 | 760篇 |
2012年 | 1218篇 |
2011年 | 1250篇 |
2010年 | 972篇 |
2009年 | 1041篇 |
2008年 | 1011篇 |
2007年 | 1057篇 |
2006年 | 985篇 |
2005年 | 759篇 |
2004年 | 687篇 |
2003年 | 541篇 |
2002年 | 412篇 |
2001年 | 383篇 |
2000年 | 366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200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85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云南茶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和评价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茶树资源主要性状系统鉴定的结果表明:茶树1芽3叶开展日期与有效积温呈显著相关性;形态特征从乔木到灌木都呈有规律的变化;抗寒性强弱和氨基酸含量与叶片栅栏组织厚/海棉组织厚之值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云南茶树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较简单,其中有3条基本酶谱带.根据品质评定结果,筛选出21份优质资源可供生产或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73.
利用安阳西部山区的林州市近30年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总结林州市的天气气候特点,从而对其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4.
金佛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1):88-92
本文根据野外考查和现存国内标本,记载了我国四川金佛山杜鹃花属植物共26种,其中10种为金佛山特有,有1种是未发表的新种 相似文献
75.
明确循证医学资源的分布与特点,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对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以便于有效地获取具有科学证据的系统评价和实践指南,用以指导临床医学实践。
相似文献76.
77.
浙江省长柄双花木数量分布与林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产种 ,产于浙、赣、湘三省 ,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首次报道了该种在浙江的分布数量 ,共计 3 6 72 0丛 ,数量居三省之首。纠正了前人报道的一些谬误 :①文献认为该种在开化已灭绝 ,经查证分析 ,系前人将分布点龙洞误为龙潭之故 ,本次调查在开化重新找到了该种 ,且发现了大面积分布。②文献记载龙泉分布点海拔为 10 0 0m ,经调查实际为 6 5 0~ 80 0m。③文献记载该种为阴性树种 ,经实地观察 ,认为应属中性树种。调查发现该种在浙江的分布特点与其他两省有所不同 ,一是海拔较低 ,二是生境以沟谷为主。详尽记述了该种在浙江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以及群落学特征 ,分析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并就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参 1 1 相似文献
78.
大泷六线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大泷六线鱼生长较快,体重生长拐点在3.6龄,性成熟较早,2龄开始成熟,3龄绝大部分成熟。该鱼怀卵量很少,大多烽在3000~5000粒,通常不超过10000粒,由于该鱼繁殖力低,资源量小,无大的自然群体,在开发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适度,一旦资源被破坏即很难恢复,综合大泷六线鱼生长快,性成熟早和繁殖力低等特点,认为较合理的捕捞规格应定于3龄以上,体长最小在200mm,纯体重最小在190g,保护小于此规格的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塬(坡)面已建水保工程蓄水保土和农果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塬(坡)面梯田工程效益最显著;塬(坡)面应以平整土地修建梯田为主,配以其它拦蓄工程。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