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794篇
林业   1256篇
农学   568篇
基础科学   680篇
  1235篇
综合类   3802篇
农作物   314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417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214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简述了疱疹病毒具有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介绍了TK基因作为疱疹病毒化学治疗和构建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首选靶基因。从TK基因的特点、TK基因的表达调控、TK酶生化特性、TK的功能域等方面做了综合论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基于迁移学习的葡萄叶片病害识别及移动端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苏仕芳  乔焰  饶元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0):127-134
为解决已有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小样本葡萄病害叶片识别的问题中出现的收敛速度慢,易产生过拟合现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葡萄叶片病害识别模型(Grape-VGG-16,GV),并针对该模型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模型训练方式。将VGG-16网络在ImageNet图像数据集上学习的知识迁移到本模型中,并设计全新的全连接层。对收集到的葡萄叶片图像使用数据增强技术扩充数据集。基于扩充前后的数据集,对全新学习、训练全连接层的迁移学习、训练最后一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迁移学习3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迁移学习的2种训练方式相比于全新学习准确率增加了10~13个百分点,并在仅训练25轮达到收敛,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分类性能,缩短模型的收敛时间;2)数据扩充有助于增加数据的多样性,并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训练与测试准确率同步上升,有效缓解了过拟合现象。在迁移学习结合数据扩充的方式下,所构建的葡萄叶片病害识别模型(GV)对葡萄叶片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6.48%,对健康叶、褐斑病、轮斑病和黑腐病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04%、98.04%、95.83%和94.00%。最后,将最终的研究模型部署到移动端,实现了田间葡萄叶片病害的智能检测,为葡萄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秸秆类生物质具有碱金属及灰分含量高的特性,燃烧时灰分容易团聚结块而影响燃烧室内的配风及燃料的燃烧。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二次风配风的生物质燃烧试验装置,以玉米秸秆颗粒为燃料,研究了不同一二次风分级配比、多层二次风配比对烟气中CO、NOx等污染物浓度、燃烧效率及灰分结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二次风分级配风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NOx的浓度,烟气中CO和NOx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呈现一种竞争关系。二次风位置较高或下层二次风量的减少,都易导致玉米秸秆颗粒燃烧不完全,CO浓度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二次风多层配风下,燃烧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和烟气中NOx浓度均有所降低,最低NOx浓度排放放生在W1工况(空气系数为1.2,一、二次风配比为60%∶40%时,下、中、上二次风按(1/2,0,1/2)),约150 mg/m3。当采用二次风多层配风时,结渣率大幅度下降,最低为4.5%。W1工况的NOx浓度和结渣率均较低,综合评价为最优工况。常用的硅比指数G、碱酸比、Na含量指数、碱性指数Alc等4种结渣指数,均不能正确预测因燃料燃烧区温度T1变化而造成的结渣倾向变化,为此在硅比指数G中引入燃料燃烧区温度T1作为变量,修正后的硅比指数Gt可以很好地对玉米秸秆颗粒因燃料燃烧区温度T1引起的结渣倾向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4.
为了做好在役成品油管道内腐蚀的监测和防控,通过进一步挖掘首轮内检测数据的价值,提出了分析思路:通过差异分析水线区域内的内腐蚀绝对深度的离散情况,结合内腐蚀与焊缝、弯头等管道附件的相对位置以及管道工艺运行情况等数据信息,半定量定位内腐蚀敏感区。以某成品油管道为例,对两条管段内的腐蚀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管内的腐蚀集聚是由于管道施工建设期产生的内腐蚀逐渐发展形成的。定位了以管节为基本单元的腐蚀敏感管段,建议将管道内检测数据作为工程建设质量评估的关键数据,新建管道尽早开展以实施内检测为目标的管道清管作业,增加清管频次,尽快将管内铁锈清除干净,随后开展常规清管作业,从而有效减缓内腐蚀的发展。(图2,表4,参20)  相似文献   
55.
准确提取单木树冠边界是获取森林数量参数的重要基础,是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林业应用的技术难题。基于DOM航空影像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2个树种的林分进行了单木树冠边界提取研究。首先利用桉树和杉木的空间分布矢量数据对DOM航空影像进行掩膜处理,在掩膜区域内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图像分割得到初步树冠分割结果,并剔除非树冠信息;再以树冠信息种子对象为基础,使用区域增长算法对树冠信息种子对象增长得到单木树冠范围;最后使用形态学滤波的方法优化单木树冠边界,完成林区内桉树和杉木两类树种的单木树冠边界提取。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树种的树冠存在尺度和形态差异,进行单木树冠分割时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才能到达较好的分割效果。本研究中桉树和杉木的单木树冠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86.75%与89.21%,可满足林业部门获取森林单木树冠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56.
通过概述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阐明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模型预测分析以及正交胶合木在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并对在抗震、抗火条件下正交胶合木力学行为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其中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影响因素主要从物理构造特性、制备工艺、锯材种类3个方面进行综述;由于正交胶合木属于新兴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评估过程漫长且资源消耗量大,国内外学者利用有限元模拟建立力学模型,对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并利用层板力学性能通过模型计算正交胶合木的力学性能,有效减少了工作内容。正交胶合木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主要是横向层锯材的滚动剪切破坏、胶层破坏直至最终的底层受拉破坏,而影响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横向层锯材的滚动剪切破坏。在火灾条件下正交胶合木的力学行性能主要取决于木材自身的特性,高温对层间剪切性能影响不大。针对CLT抗震行为的研究,主要利用计算机模拟地震条件对正交胶合木力学行为的影响。针对目前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项目提出建议,利用断裂力学及微观力学对正交胶合木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7.
以柚木加工剩余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初步粉碎后用胶体磨机械胶磨,无胶热压得到高机械性能生物质材料。结果表明:柚木废弃物原料通过机械热胶磨后,木纤维会分层分支且无胶热压后呈层状结构;木质纤维素之间由于羟基能够有效的交联在一起,增加其表面羟基的接触面积;生物质材料的剖面密度中间分布均匀且峰值和谷值之比约为1.16∶1;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为115.27、10797.43、0.973 MPa,分别是素材纤维材料的5.1、2.5、4.5倍;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尺寸稳定性,及吸水厚度膨胀率仅为5.77%,比柚木废弃物原木质纤维材料降低了76.88%。生物质材料的剖面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以及吸水厚度膨胀率均优于柚木废弃物原木质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58.
为探索广西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以鹿寨县为例,运用遥感自动检测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等,对地类及管理属性变化图斑进行变更,形成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文章分析了林地变更调查的关键技术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文章针对当前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持续高效更新所存在的问题,在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中引入了“数据同化”这一思想和概念,对持续高效更新存在的问题及“地理空间数据同化”的涵义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0.
介绍新疆林业海量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功能。系统通过对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在线影像浏览、查询、对比分析和影像下载等功能,实现了海量影像数据的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