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4篇 |
免费 | 435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6篇 |
农学 | 90篇 |
基础科学 | 77篇 |
298篇 | |
综合类 | 766篇 |
农作物 | 64篇 |
水产渔业 | 99篇 |
畜牧兽医 | 431篇 |
园艺 | 35篇 |
植物保护 | 1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鲜活泥鳅为试材,经带骨、去骨、不同预煮、添加不同粘结剂等处理后,研制了一种新型泥鳅糜干制品──调味泥鳅脯。结果表明,带骨原料经姜煮后,以豆粉作为粘结剂,其产品中钙、蛋白质含量最高,感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2.
对采自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郊区黄萎病的5个菌株,通过茄茎柱、杏干培养基和30℃下生长的观察,确定呼、包郊区茄黄萎病菌均属大丽菊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证明: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5℃,适温范围为22.5~25.0℃,以22.5℃生长最适,最高生长温度为33℃。孢子萌发适温为25.0℃。菌丝在 pH4~9范围内均可生长,以 pH6生长最适。菌丝碳源营养中甘露醇、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生长最适。初侵来源试验表明:土壤、病残体中的微菌核、厚垣孢子和休眠菌丝体是呼、包两市茄黄萎病的初侵来源。种子不是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3.
陈家鼎;李爱军;耿宗泽;张豹林;李生栋;任江皓;魏硕;王涛 《南方农业学报》2023,54(8):2269-2278
【目的】探究初烤烟叶不同部位的干燥特性及水分扩散特性,为初烤烟叶热加工过程工艺优化及降低能源消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不同热风温度(25、35、45、55和65℃)条件下初烤烟叶的叶片和主脉干燥试验,分别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相关干燥数学模型、水分扩散系数及干燥活化能,并考虑温度和含水率对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分析干燥过程初烤烟叶的水分扩散能力变化。【结果】初烤烟叶叶片和主脉的干燥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整体呈降速干燥趋势,同一温度下,叶片的干燥速率高于主脉;3个模型拟合结果显示,Page模型可较准确描述叶片和主脉的干燥动力学,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000,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03000;叶片和主脉的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0.97×10-12~14.92×10-12和51.72×10-12~1386.53×10-12m2/s、干燥活化能分别为58.43和69.50 kJ/mol;叶片和主脉的水分扩散系数均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分别构建了叶片[D=2.18×10-10exp(-202.3/T+2.701/M)]和主脉[D=4.60×10-8exp(-245.2/T+1.842/M)]的水分扩散系数(D)与温度(T)及含水率(M)的关系模型,准确描述了干燥过程初烤烟叶的水分扩散能力变化。【结论】初烤烟叶叶片的水分扩散能力远小于主脉,建立的干燥模型和水分扩散系数模型可为烟叶复烤加工环节的过程控制和数值模拟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揭示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的综合效应,并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氮沉降对于草地影响程度。【方法】根据设计的标准收集整理国内外121篇文献,采用整合定量分析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结果】与未施加氮的天然草地相比,氮添加显著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其中草地总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P<0.001)、地下生物量(P<0.01)及地上净生产力(P<0.001)平均效应值分别为24.11%、33.55%、16.38%及29.73%;氮添加显著降低天然草地植被多样性,其中植被香农-威纳指数(P<0.05)及丰富度指数(P<0.01)平均效应值分别下降27.11%及14.65%;年降水会显著影响天然草地植被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及覆盖度指数对氮沉降的响应,而不显著影响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对氮沉降的响应,年均温不会显著影响草地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对氮沉降的响应。【结论】大气氮沉降会提高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净生产力,但会造成植物丰富度降低,对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抗生素替代物对畜禽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国家均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范,开始限制或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饲喂畜禽。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其替代品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趋势,业内人士也审时度势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科学试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利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姜黄素、百御素、葡萄糖酸、谷氨酰胺及其组合物等分别代替抗生素饲喂肉仔鸡、仔猪的可行性与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这些替代物质饲喂肉仔鸡和仔猪后,其表现出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与饲喂抗生素者相当,甚至某些重要生产指标还优于抗生素组。 相似文献
106.
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偏差不可避免,而偏差的发生则会为产品质量埋下了某种程度的隐患(质量风险).如果不进行偏差管理,就会使得实际生产过程越来越偏离预先批准的程序,甚至发生重大质量问题.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偏差管理是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偏差识别、偏差分类、偏差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7.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凉山州1970—2004年间的山地灾害数据,采用GIS空间网格分析等方法,分析凉山州山地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并划分了研究区山地灾害危险度等级。结果显示:凉山州山地灾害多沿水系呈带状分布,其中以中部安宁河流域和东北部地区较集中,山地灾害极高频区面积3 080.6 km2,占州总面积比为5.0%,高频区占8.0%,中频区占14.1%,低频区占72.9%。通过山地灾害与人为驱动力(人口、土地利用类型等)的相关性分析,获得其间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一方面山地灾害危险度与人口密度分布显著正相关,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是山地灾害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旱地(坡耕地)和交通建设用地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人为活动引起的山地灾害防范、县域山地灾害危险度划分和山地灾害风险管理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田间试验和观测方法研究了渭北旱塬东部旱作区的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和水分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该区在麦田夏闲蓄水期(7—9月)降水量在212.7mm以下时,1~1.2m深处存在一相对干土层,使小麦生育后期对深层土壤水分利用产生一定影响,并使旱地农田水分生效率降低。研究还看出,旱地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具有明显地随播前土壤储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说明渭北旱塬使东部的土壤水库在旱农条件下作物供水调节中的不可代替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证型分布特点及其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POAG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anfang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POAG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1篇,包括644例不同证型的患者,规范后的POAG证型11种,最常见的4种证型为:肝肾亏虚证(26.55%)、肝郁化火证(23.45%)、痰湿泛目证(18.94%)、肝郁气滞证(13.20%),与POAG相关的病位证素为肝,病性证素主要与阴虚、血虚、阳亢、气滞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反映了POAG常见证型、证候分布特点,并对其证素特点进行了概括,为临床POAG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