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3篇 |
免费 | 515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7篇 |
农学 | 492篇 |
基础科学 | 39篇 |
370篇 | |
综合类 | 2383篇 |
农作物 | 405篇 |
水产渔业 | 749篇 |
畜牧兽医 | 530篇 |
园艺 | 103篇 |
植物保护 | 9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282篇 |
2012年 | 390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325篇 |
2007年 | 322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4.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2个耐Al3+胁迫的主效应QTL,即qRAC(r)2和qRAC(r)11,其中qRAC(r)2在2个胁迫处理下均被检测到,有效基因来自于珍汕97B,贡献率较大(12.92%和16.15%),表现出较强的耐Al3+胁迫功能。以相对苗高为指标,还检测到qRAC(s)11-2(20 mg/L Al3+)和qRAC(s)11-1(30 mg/L Al3+)2个主效应QTL,它们均位于第11染色体。耐Al3+胁迫的QTL上位性分析还表明,总的QTL上位性互作效应比主效应QTL的作用更大,且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基因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互作方式,表现出对高Al3+胁迫的耐性。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8对上位性互作,涉及1、2、3、5、6、10等6条染色体的15个QTL位点;以相对苗高为指标,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互作,涉及第1、2、3、5、6、7、8、9、12等9条染色体;且几乎所有互作均发生在背景因子的QTL位点间。 相似文献
11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s in Bambusa arundinacea and cross species amplification in other bamboo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s was analysed in Bambusa arundinacea and cross species amplification studied in other bamboos. Microsatellites, tandem repeats of short nucleotide (1–6 bp) sequences, are the DNA marker of choice because of their highly polymorphic,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genome, ease of genotyping throug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lectively neutral, co‐dominant and multiallelic nature. Six microsatellites, three polymorphic and three monomorphic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bamboo species, Bambusa arundinacea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Poaceae. The numbers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2 to 13. Cross species amplification was tested in 18 other bamboo species. Monomorphic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were found to be cross amplified in most of the species tested and polymorphic ones in only three to four species. The utility of SSR loci in a genetic diversity study of B. arundinacea and other cross‐amplified bamboo species has been discussed. This study will help in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in bamboo spe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