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98篇
  10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281.
气力滚筒式水稻直播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分析与田间试验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为了提高气力滚筒式水稻直播精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该文运用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借助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研究了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及正压气室清堵正压4个主要运行参数对其排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对排种器合格率、漏播率等指标的影响显著;正压气室清堵正压对排种器合格率、漏播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3个影响显著因素的三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对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主次顺序不同,影响排种器合格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排种滚筒转速负压气室真空度清种气流速度;影响漏播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负压气室真空度排种滚筒转速清种气流速度;对所建回归方程进行综合优化,得出排种器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排种滚筒转速10.00 r/min,负压气室真空度4.6 k Pa,清种气流速度21.88 m/s。此时,排种器的合格率为87.73%、漏播率为2.93%、空穴率为0.53%、重播率为9.34%、破损率为0.91%、穴距平均值为200.07 mm、穴距变异系数为4.7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07%、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2.08%。田间播种试验结果为合格率79.42%、漏播率15.11%、空穴率3.88、重播率5.47%、穴距平均值175.61 mm、穴距变异系数为20.03%。研究结果为气力滚筒式水稻直播精量排种器结构参数优化及排种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2.
为系统研究超声气力喷雾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该文利用自制的超声气力喷雾系统,搭建稻飞虱超声气力喷雾试验平台,模拟水稻稻飞虱的生长环境。研究药液浓度、喷雾高度、移动速度、气力值不同作业参数对超声气力雾化幅宽、雾滴粒径的影响规律,并试验验证超声气力喷雾稻飞虱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头移动速度160 mm/s、流量5.5 mL/min时,其雾化率高,雾化效果更好,并且流量为5.5 mL/min时,农药利用率更高;通过统一其他参量发现:不同气力值下,粒径的平均值基本相同,都在25 um左右,并且在气压值为20 kPa,雾化宽幅达到240 mm;雾滴形成后,在叶片上的附着效果受到喷雾流量、雾滴直径、风速以及叶片倾斜角度的影响;对比普通喷雾,超声气力喷雾的农药利用率提高了35%~45%,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提高了10%~36%。该项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施药机具和技术却相对落后的现状,提高机械化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3.
为了明晰气压深松土壤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效果,利用温纳电阻率法测试气压深松前、后的土壤孔隙度,并以孔隙度增加率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松气压和水平距离对孔隙度增加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犁底层容重没有显著影响;水平距离0.7 m内的土壤孔隙度增大,犁底层孔隙度增加率随水平距离增加呈现先缓慢变化在0.4 m处出现峰值后,急速减小的变化趋势,水平距离0.1~0.4 m的孔隙度增加率均值显著大于0.5~0.6 m的孔隙度增加率均值(P0.05);深松气压2.2和1.8 MPa作用下的犁底层孔隙度增加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1.4 MPa作用下的犁底层孔隙度增加率(P0.05),1.8 MPa为最佳深松气压。结论可为气压深松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4.
杂交稻气力滚筒集排式排种器楔形搅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杂交稻气力滚筒集排式精量排种器的排种精度,该文设计了一种楔形搅种装置,以解决滚筒型排种器由于充种时间短和吸种区稻种架空造成吸种精度低的问题。以厚度1、2和1~2mm(带有坡度,其最薄处厚度为1 mm、最大厚度处为2 mm)3种楔形搅种装置为研究对象,简化排种器模型,进行了搅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以吸孔附近稻种层的平均法向接触力和平均三轴合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搅种装置对种群内摩擦力变化的影响,得出1~2 mm带有坡度的搅种装置对稻种种群的搅动效果较好;以杂交稻种晶两优1212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在1~2 mm带有坡度的楔形搅种装置下吸种负压、滚筒转速、清种距离(清种指到吸孔边缘距离)对滚筒型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漏吸率(X_1)、合格率(X_2)、重吸率(X_3)为评价指标,预测最优组合为吸种负压为1.60 kPa、滚筒转速为10 r/min、清种距离为1.94 mm,其合格率为84.67%,重吸率为7.92%,漏吸率为7.41%,试验验证上述最优组合:合格率为86.00%,重吸率为8.47%,漏吸率为5.53%。该研究结果表明,安装1~2 mm带有坡度楔形搅种装置对稻种的分离、搅动和助吸有明显作用,可提高排种器吸种性能,为进一步优化杂交稻气力滚筒集排式精量直播机排种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5.
基于EDEM-Fluent的气动式鱼塘投饲机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气动式鱼塘投饲机抛料均匀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利用EDEM-Fluent耦合方法对投饲机抛料过程进行性能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造成抛料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并对投饲机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设计参数外腔体半径R_o、外腔体高度h_o、导流板圆心角α等对抛料均匀性的影响,建立饲料颗粒周向分布变异系数C_v与因素R_o、h_o、α之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并解析,确定最优设计参数组合并进行场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周向分布变异系数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导流板圆心角α、外腔体半径R_o、外腔体高度h_o,当R_o取77.00 mm、h_o为85.40 mm、α为93.20°时C_v最小,其理论结果为14.13%,验证试验结果为15.08%,与模型理论值相吻合,与未优化前相比C_v降低50.50个百分点。表明基于EDEM-Fluent耦合方法进行气动式投饲机抛料性能参数优化改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86.
为分析气吸滚筒式精密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负压腔流场分布规律,建立了充种过程种子在气流场中的力学模型,利用Gambit软件建立滚筒负压腔仿真简化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影响充种性能的吸孔形状、吸孔直径及滚筒负压腔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滚筒转速、吸孔直径及气室负压对排种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转速为12r/min、吸孔直径为3.5mm、气室负压为4.8k Pa时,排种效果最佳,合格指数为9 3%,漏播指数为2%,重播指数为5%,满足棉花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87.
288.
国外气力式精密播种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力式播种机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装备之一。为此,详细阐述了国外气力式播种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国外几种最新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结构和技术特点,并对国内气力式播种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9.
玉米秧苗移栽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现有机型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玉米秧苗移栽机,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栽苗、覆土及镇压等工序。该机器由栽植机构、输送机构、开沟器、镇压轮、覆土机构、传动机构、悬挂部分及辅助部分等组成。为此,重点介绍了栽植机构、传动机构、输送机构以及机架及轮架的设计。栽植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连杆作为栽植臂;传动机构采用齿轮及链轮传动;输送机构采用滚筒和皮带。实验证明:该机栽植效率在8 5%以上,性能稳定,栽植速度较高,减少了栽植手的疲劳强度,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290.
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伤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破皮、挤压等伤薯现象严重的问题,对马铃薯输送分离作业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伤薯性能的作业参数。针对伤薯率等作业指标进行田间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通过因素编码、中心化处理和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确定了伤薯率和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倾斜角度、驱动轴转速和垂直距离的影响规律,并判定了显著性因素中影响伤薯率的主次顺序:倾斜角度和转速的交互作用、倾斜角度、垂直距离。田间试验表明:二级输送分离装置伤薯率极大值为1.48%,符合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1130-2006)要求。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和结论分析可为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的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