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8篇 |
免费 | 348篇 |
国内免费 | 5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04篇 |
农学 | 446篇 |
基础科学 | 327篇 |
1831篇 | |
综合类 | 2545篇 |
农作物 | 349篇 |
水产渔业 | 126篇 |
畜牧兽医 | 378篇 |
园艺 | 155篇 |
植物保护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254篇 |
2019年 | 262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295篇 |
2016年 | 355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452篇 |
2012年 | 578篇 |
2011年 | 482篇 |
2010年 | 355篇 |
2009年 | 386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51.
红壤稻田长期施钾肥及有机肥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施了29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稻田,进行了水稻叶面积的测量分析和水稻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增施钾肥提高13.0%,增施有机肥提高47.0%。钾效应系数为13.0%,有机肥效应系数为14.3%。产量构成方面,增施钾肥有效穗数提高5.1%,每穗总粒数提高15.3%,结实率提高0.8%,千粒重提高5.5%;增施有机肥有效穗数降低1.3%,每穗总粒数增加11.8%,结实率降低2.0%,千粒重降低13.0%。 相似文献
52.
长期施肥对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研究以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田(始于1981年)为对象,分析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配施(NPKM)3种施肥措施对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速率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和NPKM处理水稻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下同),其中NPKM处理最高,提高了54.78%;相对于CK处理,NPK处理水稻根系酒石酸分泌速率显著增加,提高了82.63%,NPKM处理的草酸与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9.93%、110.98%,而NPK和NPKM处理的柠檬酸分泌速率分别降低了36.57%与40.57%。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均显著增加,而NPK处理却无显著变化;可溶性有机碳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NPKM处理促进了可溶性有机碳中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物质的累积,在可溶性有机碳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1%、44%,NPK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结构无明显变化;CK和NPK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的有机物来源主要是植物与微生物的混合源,而NPKM处理主要是微生物代谢所分泌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冬小麦精准追肥机专家决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实时变量追肥,研究了光谱数据处理策略及目标追肥量的计算模型,开发了基于近地光谱探测技术的实时变量追肥专家决策系统,结合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追肥机实际行进速度和肥料反馈量,双通道独立控制施肥机构的转速和开度,从而实时调整追肥量,实现精准变量追肥。试验结果表明,专家决策系统的控制精度达到90%以上,可以满足精准追肥的要求;拔节期,变量追肥比定量均匀施肥增施氮肥28 kg/hm2左右;变量施肥有利于改善小麦群体结构,降低产量差异性。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讨施肥对泡核桃结实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刚挂果的泡核桃进行连续3a施肥处理。设置5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2)4.0?kg复合肥(15-15-15)/株;(3)3.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4)4.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5)5.0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树果数、总果实重、总果仁重、核桃仁总氨基酸和核桃仁蛋白分别达对照组的318.18 %-572.72 %、384.83 %-752.32 %、406.96 %-775.42 %、16.64 %-23.47 %和17.36 %-22.22 % ,但不同处理间的核桃仁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核桃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氮、磷、钾、锌和硼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核桃果实数和果实重与核桃上部叶片磷、钾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果仁重与核桃叶片磷、钾含量和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总氨基酸含量与核桃下部叶片氮、磷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的钾和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蛋白含量与核桃叶片磷、核桃上部叶片的锌和核桃下部叶片的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核桃仁脂肪含量与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质含量为15%的4.0 kg复混肥(8-10-12)/株+50g硼砂/株+50g硫酸锌/株的效果最佳,该施肥配比可在凤山核桃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优化施肥对不同轮作系统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3种主要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水稻-小麦、水稻-蔬菜与水稻-冬闲田3种水旱轮作系统,每种轮作系统下设农民习惯施肥方式(FFP)和优化施肥方式(OPT)2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其中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与分蘖肥施用量比例5∶5施入,优化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量比例5∶3∶2施入。于2015─2016年,采用传统抽气密闭室法,田间原位监测了不同处理以及4个环境因子(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水层pH、温度和深度)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并分析了4个环境因子与NH_3挥发通量的相关性,最后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的产量、氮农学利用率、氮回收效率以及氮偏生产力。【结果】当氮肥作为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由于尿素在水中的快速分解,各处理NH_3挥发通量均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至第10天左右趋近于零;优化施肥方式下,穗肥施用后,由于施肥量较少且此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增加,NH_3挥发通量无明显峰值,趋近于零。NH_3挥发积累量受施肥方式影响显著(P0.05),轮作制度及其与施肥方式交互作用对NH_3挥发通量影响不显著。3种轮作制度下,农民习惯施肥方式NH_3挥发积累量占氮肥施用量比例为25.9%~27.6%,显著高于优化施肥方式(22.6%~23.0%)。3种轮作制度下,NH_3挥发通量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影响,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层pH、温度均无显著相关性;NH_3挥发通量与水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只有部分处理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在3种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方式平均水稻产量(9.0~10.2t/hm2)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8.9~10.2t/hm2)差异均不显著,但氮肥农学利用率(21.3~26.1kg/kg)、氮回收效率(55.6%~60.3%)、氮偏生产力(50.0~56.8kg/kg)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氮肥农学利用率12.6~15.6kg/kg,氮回收效率35.0%~37.6%,氮偏生产力29.8~34.1kg/kg)相比均有显著提高。【结论】不同施肥方式是影响NH_3挥发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均可以通过氮肥运筹,在减少施肥量和保证产量水平的基础上,降低稻田的NH_3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57.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对红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大田试验设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对照(CK),CK采用100%灌水量(16.183 m3)和100%施肥量(264.00 kgN/ha,88.04 kgP2O5/ha,176.09 kgK2O/ha),撒施、沟灌;处理T1~T3均采用100%灌水量、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处理T4~T6采用80%灌水量(12.947 m3)、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收获时考察不同处理红麻农艺性状和纤维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灌溉相比,6个滴灌施肥处理可显著促进红麻的生长和改善纤维品质,红麻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纤维产量和纤维线密度分别显著增加13.2%~25.5%、0.7%~1.4%、10.6%~20.3%、12.5%~30.9%、15.1%~36.8%和7.2%~30.7%,其中以T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为T5、T2。T1处理的株高、地上部分干质量、纤维产量等最高,但大部分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处理T5的纤维强力显著高于处理T1。【结论】滴灌施肥时,T5处理(80%灌水量:12.947 m3,75%施肥量:198.0 kgN/ha,66.03 kgP2O5/ha,132.07 kgK2O/ha)可获得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建议在红麻生产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9.
马铃薯青薯2号的高产施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铃薯青薯2号的施肥方法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每公顷施N80kg、农家肥10000kg)基础上,提高氮肥量至每公顷120kg,同时增施磷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净同化率。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肥量为每公顷N120kg、P2O580kg、K2O180kg、农家肥10000kg。 相似文献
60.
猪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从屠宰母猪卵巢采得的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体(Oocyte-cumulus Cell Complex.OCC)在含PMSG的M199培养40~44小时,卵丘细胞大部分扩散(86.4%)。48.1%(142/295)的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PBI)。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与体外获能精子授精后30~70小时,80.5%(103/128)的卵母细胞受精并可在体外发育到2~8细胞甚至桑椹胚。本文还对裸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进行了研究,对体外受精卵的早期发育作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PMSG对诱导卵丘细胞扩散及卵母细胞的全面成熟有重要作用,在OCC中的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于裸卵母细胞体外授精后8~10小时将受精卵放入改良KRB液培养可使卵裂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