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26篇
  免费   2157篇
  国内免费   1728篇
林业   5535篇
农学   2298篇
基础科学   619篇
  4014篇
综合类   12342篇
农作物   1957篇
水产渔业   2717篇
畜牧兽医   2843篇
园艺   1173篇
植物保护   2713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52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1048篇
  2020年   1117篇
  2019年   1266篇
  2018年   906篇
  2017年   1359篇
  2016年   1542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563篇
  2013年   2110篇
  2012年   2445篇
  2011年   2227篇
  2010年   1861篇
  2009年   1899篇
  2008年   1777篇
  2007年   1917篇
  2006年   1596篇
  2005年   1297篇
  2004年   1077篇
  2003年   880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韩小英  黄莹 《南方园艺》2019,30(3):50-53
[目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其植物呈现统一化,地域性植物景观渐渐消失,取代的是没有地域特色的雷同。地域性植物景观不仅是地区植物景观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梳理总结其阶段性成果对今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2000~2018年CNKI文献库,运用计量分析法对在CNKI中所获取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从地域性植物景观的概念、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述评,分析目前我国地域性植物景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果]地域性植物景观研究应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层次,注重适宜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后,针对目前地域性植物景观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选用蓖麻YC2×YF1高、矮秆组合的2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对株高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株高受1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2组群体在B1、B2和F2三个分离世代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05%/49.57%、30.51%/34.48%和43.98%/43.64%;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均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且主基因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3个分离世代中,2组群体主穗位高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91%/92.72%、86.89%/92.13%和60.18%/66.87%,主茎节数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83%/91.50%、35.22%/63.37%和85.76%/94.58%。主茎节长由多基因控制,遗传率分别为47.64%/47.64%、38.87%/38.87%和25.25%/52.71%。以上遗传模式决定了蓖麻杂种后代株高、主穗位高和主茎节长的正向超亲遗传,而主茎节数则倾向于低值亲本。因此,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可以作为株高的早期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氮素水平下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截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叶长和叶基角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早、晚稻孕穗期的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和向上累积LAI大于抽穗后12 d,分层LAI呈冠层中部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分布特征,最大分层LAI出现在0.58相对高度处;冠层上中部分层LAI和向上累积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向上累积LAI随相对高度呈S型曲线分布,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描述(R~2 0.99);早、晚稻孕穗期的冠层IPAR大于抽穗后12 d,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表现为正午较小,早晚较大;株型紧凑的早、晚稻品种,冠层IPAR低;冠层IPAR与向下累积LAI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IPAR=a (1-e~(-b×LAI))定量描述(R~2 0.88);冠层内IPAR的三维空间分布表现为冠层上中部水平面上IPAR较低,光斑变化大,冠层下部水平面上IPAR较高,光斑变化较平缓,同一冠层高度水平面上的IPAR呈不均匀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4.
植物提取物因其安全、绿色和高效等特点已成为目前替代抗生素的研究热点。植物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应用于不同水产动物效果不同。本文分别从诱食性、促生长、免疫增强、抗氧化应激和抗病原菌五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饲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利用BSA-seq发掘棉花适宜机采的果枝长度相关QT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群体分离分析法与下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定位与棉花果枝长度关联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Ⅰ式果枝品系苏机棉125和Ⅱ式果枝品种泗抗1号为亲本,构建棉花F2分离群体。根据F2群体单株中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选择极端性状单株分为2组,构建DNA混池。再对2个混池进行重测序,分析2个混池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突变,并利用欧式距离法关联与果枝节间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结果】利用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据,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果枝节间长度关联的区域,区间范围为0.8Mbp;利用测序获得的缺失突变位点数据,也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关联区域,区间范围为1.09Mbp;2个关联区域互相重合,重合区间为0.77Mbp。【结论】本研究中Ⅰ式果枝相关基因被定位在A3染色体上,说明棉花Ⅰ式果枝和〇式果枝的差异是因为遗传位点和模式的不同,而不是同一基因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96.
薛山 《保鲜与加工》2019,19(6):231-237
本文介绍了白背天葵的基本概况,包括生物学特性、来源与分布、栽培种植技术,系统地综述了营养价值、活性物质组成及生物学功效,并从中医学理论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此外,全面分析了白背天葵的研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相应的展望,以期为白背天葵的研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97.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相似文献   
998.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半干旱河谷山地灌丛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围栏封育对灌丛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有效修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山地植被退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围栏封育3年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围栏外,土壤表层(0~10cm)养分含量增加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与围栏外逐渐趋于一致,至30~40cm到达相同水平;围栏封育后灌丛草地群落高度和产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围栏外增加了74%和101%,高度、产量增加主要是由禾本科和莎草科引起;围栏封育对群落组成和物种重要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增加,禾本科、莎草科等适口性好的物种重要值增加,杂草类不可食物种重要值相对下降;Rarefaction曲线法结果显示,围栏内物种多样性大于围栏外,与传统多样性指数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9.
以云南曲江栽培的“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同期从市场上购买“黄金果”“楚红”“徐香”“亚特”4个品种作为对照,对存放过程中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黄酮、还原糖、总糖、总酚等指标进行测定,以研究“红阳”猕猴桃存放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存放期间,与口感相关的硬度、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与功能相关的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中华系列品种“红阳”“楚红”“黄金果”的下降幅度较美味系列品种“徐香”“亚特”高,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系列品种的采后、销售过程中,冷链的采用非常必要,即使是在食用阶段,冰箱冷藏是避免有效组分降解的有效手段。结果同时表明,从营养、口感综合角度讲,当猕猴桃果实达到熟化食用阶段时,应尽快食用,否则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在未来的猕猴桃品质选育中除注重风味、口感指标外,培育高含量功能物质降解缓慢品质将是一个重点。此外,应加强储藏过程中避免有效保存功能物质的降解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