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林业   1396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5篇
  270篇
综合类   1232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4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作物孢囊线虫病害(crop cyst nematode diseases)近年来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病害,鉴于国内部分有关学术论著与文献中, 对“cyst nematode ” 的中译名写法有歧义,作者通过文献的阐述与论证,认为“cyst nematode”的中译名称应该为“孢囊线虫”,而不用“胞囊线虫”,以免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42.
武昌油菜害虫天敌有50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5种,以蜘蛛类为主,占48%;寄生性天敌15种,以蚜茧蜂和油菜潜蝇姬小蜂为主,寄生率分别为64.29%和60—80%  相似文献   
43.
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胞囊线虫相互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Hall、Glomus fasiculatum(Thaxt) Gerd.&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Smith、G.mosseae Nicolson&Gedermann及G.versiforme Berch和/或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4号生理小种。供试AM真菌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及单株产量,减轻感病大豆品种‘开育10’SCN的危害,降低病情指数、根上和根围土壤中胞囊数量、2龄幼虫和胞囊内卵数。其中,G.fasiculatumGi.margaritaG.intraradices的效应大于G.mosseaeG.versiforme的处理。接种SCN显著降低了G.intraradicesG.versiforme对大豆根系的侵染率、G.fasiculatum的产孢数量及G.intraradices的侵入点数量,增加了G.mosseae的产孢数量。认为部分AM真菌能有效地抑制SCN对大豆根系的侵染、胞囊发育和2龄幼虫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BACKGROUND: The combination of 1,3‐dichloropropene (1,3‐D) and dazomet (DZ) offer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methyl bromide (MB) for soil disinfection. MB is scheduled to be withdrawn from routine use by 2015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bination treatments of 1,3‐D + DZ were evaluated in a laboratory study and in two commercial cucumber fields. RESULTS: Laboratory studies found that nearly all of the tested combinations of 1,3‐D and DZ displayed positive synergistic activity on root‐knot nematodes (Meloidogyne spp.), two major soilborne fungi (Fusarium spp. and Phytophthora spp.) and the seeds of two major weed species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Abutilon theophrasti). Field trials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1,3‐D and DZ (at 10 + 25 g m?2)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Meloidogyne spp. root galling, sharply reduced Fusarium spp. and Phytophthora spp. and maintained high cucumber yields.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1,3‐D + DZ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1,3‐D or DZ alone and provided results similar to methyl bromide with respect to pest control, plant mortality, plant height, yield and income. All of the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non‐treated contro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sted combination of 1,3‐D and DZ offer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methyl bromide for cucumber production.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在室内用“沙埋法”比较了两种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CB-2Y)和S.feltiae Agriotos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结果表明CB-2Y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和冬茧的侵染力都高于Agriotos线虫。接线虫笫7天桃小食心虫LD50,CB-2Y组为49条线虫,而Agriotos组为158条;冬茧的LD50分别为1330条和24046条。在桃小冬茧开始活动期(6月15日)分别施用两种线虫,一个月后检查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率,CB-2Y线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griotos,在1024条线虫/桃小食心虫冬茧时(75条/cm~2),越冬代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分别为8.2%和29.2%。  相似文献   
46.
蚜茧蜂对麦蚜控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蚜茧蜂对麦蚜寄生能力的研究,得出了蚜茧蜂的寄生量模型:Y=91.40+43.62X1+20.27X2+7.25X1X2-16.83X1^2+3.43X2^2。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表明对总寄生量的影响因素中麦蚜密度的大小大于蚜茧蜂本身密度的大小。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蚜虫和蚜茧蜂干扰作用不明显,且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增加速度相同。  相似文献   
47.
在18℃、RH为60%~70%室内恒温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装载量的松木片的熏蒸结果表明:松木片含水量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影响明显。在18℃、8g/m3处理24h,松材线虫死亡率(y)与碎木片含水量(x)之间关系式为:y=129.654-1.062x(R=0.967);碎木片对溴甲烷的吸附随水分含量升高而增加,58%、55%、49%含水率的碎木片对溴甲烷的吸附与含水率为30%、37%碎木片的吸附差异显著。载量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松木片中松材线虫影响显著,松材线虫死亡率(y)与松木片载量(x)之间关系式为:y=105.809-0.247x(R=0.973);随实验碎木片载量的增加,对溴甲烷的吸附量也加大。  相似文献   
48.
用转基因方法进行抗线虫农作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农作物中,植物寄生线虫引起重大损失。有幸的是,某些植物对线虫有抗性,而且存在于栽培种和其近亲野生种中的抗性基因,可以用分子标记方法建立图谱。标记辅助的选择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育种工作中,两种抗线虫的基因已经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分离出来,并成功地在栽培作物中得到表达。建立线虫抗性的另一个方法是将具有杀线剂效应的基因导入植物中,该方法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9.
韩日畴  林琼芳 《昆虫天敌》1993,15(3):129-134
本文测定了在加入六个 Xenorhabdus luminescens 菌株和 X.nematophilus A24菌株后,一种豆粉鸡蛋线虫培养基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Xenorhabdus luminesces 菌株和 X.nematophilus A24菌株培养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差别明显,后者未测出谷氨酸,苯丙氨酸极微;而这两种氨基酸在 X.luminescens 菌株中都占很大比例,Xenorhabdus luminescens不同的菌株培养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很大,这可能反映出各菌株含氮代谢的差别.但这些变化与线虫对细菌的营养专化性未见直接的相关.  相似文献   
50.
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蔬菜安全生产的土传病害,生产上亟需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从根结线虫卵囊中分离到一株生防真菌NF-06,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通过离体活性测定的方法测定NF-06发酵滤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发现24、48和72 h后2龄幼虫的相对死亡率分别达63.6%,75.5%和87.0%。以产孢量为指标,优化菌株NF-06固体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麦秸秆混合物,其比例为4:1(wt/wt),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玉米粉、2%蚕豆粉和0.05% KH2PO4可获得最大产孢量;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初始含水量40%,接种量5%,产孢量达8.9×1010 CFU/g。室内盆栽防治效果测定显示,菌株NF-06固体发酵物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结指数,其中5 g/株穴施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67.9%和69.6%。本研究为生物杀线虫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