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5篇
  39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目的 该研究对我国油橄榄主产区甘肃省陇南市现有品种进行了的准确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计算,为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育种及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13个SSR标记对来自83个油橄榄品种的110棵单株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属于68个品种的90棵单株进行叶片、果实和果核形态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最后开展了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单株聚类和结果比较。 结果 陇南油橄榄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和0.79;SSR分析发现83个品种包括78个不同的基因型,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83和0.754;这些基因型可分为3大组,基因型所属分组与其起源地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大多与起源意大利的品种分组更近;与基于表型的聚类树相比,基于SSR基因型的聚类树更倾向于将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聚在同一支。 结论 陇南共有78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SSR标记比表型鉴定品种更具准确性,且能反映亲缘关系。该地区油橄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较高,引种品种主要是来自地中海西部和中部国家,国内选育品种与意大利起源的品种相似;为更多样化可考虑引种或选育更多起源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02.
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桦天然分布区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 11个居群 190个单株的 12个表型性状指标 ,运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 ;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变异的地理格局 ;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居群分类。结果表明 ,西南桦天然居群内的变异远大于居群间的变异 ,居群分化较小 ;侧脉数、叶片基部至最宽处距离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 ,叶片长与经度相关显著 ,种翅宽与海拔显著相关 ,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而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西南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制定西南桦育种策略和天然林持续利用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3.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 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 < 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 < 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 < 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 结论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04.
韩锡君  on  see  traits  of  Lysidice  brevicalyx 《广东林业科技》2013,29(2):46-48
对短萼仪花群落中5个优良单株的荚果长、荚果宽、荚果长宽比、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及种子单粒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单株间种子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最大的为种子单粒质量,其变异系数为20.41%;种子表型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5.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6.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沙松自然分布区10个种源球果高、球果径、球果高径比等表型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沙松不同种源球果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球果表型特征而言,不同种源的球果表型特征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地区的种源最好,东京城和林口的次之,吉林地区和海林的最差;沙松不同种源球果的表型性状指标表现出自分布区西南向东北的规律性变异趋势;随着海拔的增高,球果高、径和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07.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08.
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分布区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居群,对当年生大别山山核桃的果长、果宽、果形比、壳厚及单果重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别山山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广泛变异。经显著性检验,5个性状在居群内F值为0.48~2.12,居群间F值为41.64~76.02,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型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壳厚,最小的为果形比。  相似文献   
709.
淮北相山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710.
油橄榄不同品种叶片表型性状浅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油橄榄叶片的各表型性状在品种间均有较大程度的变异,按变异程度大小排序为:单叶重>叶宽>叶长>叶形指数>叶厚,各品种均可对各表型性状确定性状特征值,为油橄榄品种早期形态鉴别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