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篇
  55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市售肉食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和都市人群对亚硝酸盐认知度进行了抽样调查。96份肉制品检测结果表明,火腿肠、罐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合格率为100%,风干肠类、酱卤类、烤肠类合格率为71%~87%。包装定型产品合格率为96.1%,散装产品为81.8%。大型超市合格率为95.7%,商贩合格率最低为75%。认知度调查表明,市民中超过85%的人喜欢肉制品呈红色或鲜红色,但大多数人对判断产品是否添加有亚硝酸盐知之甚少。说明严格控制肉食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同时加强公众的食物安全教育仍然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蒸、煮、炖、烤、炸、煎、干制及腌制八种传统中式烹饪工艺中筛选获得有害物质较少的牛肉处理工艺,为消费者选择有害物质含量较低的烹饪工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调控烤、炸、煎3种高温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比分析多环芳烃(PAHs)、反式油酸(C_(18:1 trans-9))及亚硝酸盐3类有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选出较优的烤、炸、煎烹饪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烤、炸、煎与蒸、煮、炖、干制及腌制8种烹饪工艺对牛肉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进而选择较优的中式烹饪工艺。试验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气相色谱-质谱外标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肉中PAHs、C_(18:1 trans-9)及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对照组中共检测出芘、苯并[a]蒽、苣和苯并[k]荧蒽4种,烤制以160—180℃处理为较优,有5种PAHs且含量低,炸制以3—4 min处理含量较低,煎制以2—3 min处理含量较低;8种中式烹饪中,炸、煎的肉样中PAHs种类最多,炸、腌制的肉样中苯并[a]蒽含量较高,蒸制及煎制的肉样中苣含量较高,烤、炸、煎的肉样中苯并[b]荧蒽含量较高,炸、煎的肉样中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含量较高。烤制温度对C_(18:1 trans-9)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炸制3 min和煎制2min的肉样中C_(18:1 trans-9)含量均最低(P0.05);8种中式烹饪中,炸、煎的肉样中C_(18:1 trans-9)含量较高(P0.05)。烤制160℃和180℃的肉样中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炸制3 min和煎制2 min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P0.05);8种烹饪工艺中,炸、煎及腌制的肉样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P0.05)。【结论】对烤、炸、煎3种高温处理,肉样在160℃下烤制40 min,在226—228℃下炸制3 min、煎制2 min时3类有害物质含量较低;综合分析8种工艺,蒸制、煮制、炖制及干制的肉样中3类有害物质种类较少且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用5种浓度的NaNO2喷酒雪茄烟Wesconsin38的烟叶,晾制后分析其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烟草生物碱和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NO2喷洒浓度的提高,调制后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迅速增加,NaNO2喷洒浓度与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硝酸盐和烟草生物碱含量与烟草特有亚硝胺无明显相关关系。表明烟草特有亚硝胺的积累受到调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在大棚日光条件下,研究微生物菌肥及施肥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施肥方式如下:菌肥、化肥、混合肥(菌肥+化肥),测定辣椒果实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安全品质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等营养品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菌肥能显著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积累,提高辣椒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单施化肥比较,单施菌肥和混合施肥的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46.1%和16.6%,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71.3%和48.9%,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97.3%和74.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6.9%和102.8%,叶绿素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菌肥可以提高辣椒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5.
生物—电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循环水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本研究采用曝气生物滤器与电化学阳极氧化组合工艺,考察了不同阳极电势、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下系统对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微生物与工作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电化学反应能耗。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5 min、1.4 V阳极电压、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4.5和1.3 mg/L条件下,生物—电氧化法对氨氮去除率达88.8%,高出对照组7.6%,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5和0.9 mg/L,COD去除率为88.2%,高出对照组19.4%,平均能耗0.040 kWh/m~3,电极表面微生物生长对阳极电氧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实验组硝化功能占比为0.03%,对照组为0.07%。研究表明,生物—电氧化法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发展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毒性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环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断上升,成为水产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讨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的毒性以及 p53 mRNA 的影响,通过预试验以及前期资料获取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选取0 mg/L 对照组和20 mg/L 浓度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含量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运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p53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在亚硝酸盐应激12 h 后,对虾血细胞的 NO 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5),在应激24、48、72 h 后有极显著的升高(P <0.01);ROS 含量在应激12、48、72 h 时有极显著升高(P <0.01),在应激24 h 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升高(P <0.05)。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在应激24、48、72 h 显著下降(P <0.05),p53的表达水平在应激48 h 和72 h 后显著升高(P <0.05)。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应激诱导对虾血细胞产生了过量的 NO 和 ROS,造成氧化胁迫作用,诱导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一株干酪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酸菌去除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了一株干酪乳杆菌L821a(Lactobacillus casei)对淡水鱼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去除状况,通过对菌体、酶及代谢产物的实验,证明其去除亚硝酸盐的机理包括胞内酶作用、代谢产物乳酸的直接化学反应2H++3NO2-=NO3-+2NO↑+H2O作用和间接促进微生物反硝化作用3种作用机理。在养殖水体中主要以间接作用方式发挥作用。分析认为乳酸促进反硝化作用的原因在于为反硝化微生物提供了易于利用的有机碳源(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18.
氮素对辣椒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施等量有机肥的前提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营养生长旺盛,株高株幅增加;辣椒产量在一定范围的施氮量内逐步增加,超过一定施氮量反而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果实和叶片的硝酸盐含量均随之上升,其中以叶片中积累量最高,其次是果皮,果肉中硝酸盐的含量最低;各处理对辣椒亚硝酸盐的积累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温29℃时研究了管角螺(Hem ifusus tuba)稚贝[壳高(1.22±0.14)mm]在不同盐度和pH下对亚硝酸盐毒性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pH和盐度越低,亚硝酸盐对稚贝的毒害作用越大。水体pH为6.7、7.3、8.0和8.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8 mg.L-1(167~213 m.gL-1)、213 m.gL-1(195~231 m.gL-1)、254 m.gL-1(231~271 m.gL-1)和304 m.gL-1(284~321 m.gL-1),相对应的安全质量浓度(SC)为18.8 mg.L-1、21.3 m.gL-1、25.4 mg.L-1和30.4 m.gL-1,pH8.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pH 6.7时的1.6倍;盐度在16、19、23和2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1 m.gL-1(138~178 m.gL-1)、171 mg.L-1(159~192 mg.L-1)、265 mg.L-1(246~282 m.gL-1)和296 m.gL-1(278~323 m.gL-1),相对应的SC分别为15.1 m.gL-1、17.1 m.gL-1、26.5mg.L-1和29.6 m.gL-1,盐度2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盐度16时的近2倍。  相似文献   
20.
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的因素很多,文章就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这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