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59篇 |
免费 | 628篇 |
国内免费 | 6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69篇 |
农学 | 399篇 |
基础科学 | 322篇 |
2299篇 | |
综合类 | 2882篇 |
农作物 | 527篇 |
水产渔业 | 214篇 |
畜牧兽医 | 766篇 |
园艺 | 173篇 |
植物保护 | 9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251篇 |
2022年 | 380篇 |
2021年 | 383篇 |
2020年 | 335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480篇 |
2015年 | 376篇 |
2014年 | 450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651篇 |
2011年 | 653篇 |
2010年 | 530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561篇 |
2007年 | 560篇 |
2006年 | 477篇 |
2005年 | 394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经济发展改变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域水生生态环境,为了揭示该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状况,分别于2011年6月、7月及9月按对4个代表性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研究,并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及其结合Shannon-Weaver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营养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浮游植物有86种,其中绿藻门最多,34种,占全部浮游植物种类的39.53%;硅藻次之,29种,占总种类的33.73%;蓝藻门14种,占总种类的16.28%。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9.79×105 ind•L-1,总平均生物量为0.303mg•L-1,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南>萝卜洲尾北;平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北>萝卜洲尾南。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水质属于富营养型,处于α-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4.
55.
夏蜡梅天然群体表型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型性状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8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表型性状分化体现为连续性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6.
于2017年5-8月对雷公山、高黎贡山和星斗山3个不同纬度自然保护区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群落分别设20 m×50 m样地1个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3个保护区的秃杉群落中维管植物共有77科148属243种,其中雷公山的秃杉种群(重要值为0.363 5)占主要优势,其次是高黎贡山,星斗山的秃杉种群处于劣势;多样性优势度(d)指数和丰富度指数(d Ma)在乔木层为雷公山大于高黎贡山和星斗山,物种多样性指数(Dr,He’和H2’)在乔、灌、草的排序均为:雷公山>高黎贡山>星斗山,3个保护区的秃杉群落均匀度指数(Je)相差不大,都在0.70~0.95之间。根据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进行植物区系分析,3个保护区的秃杉群落的植物区系复杂,划分为24个类型,分布特点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温带分布属为辅,世界分布属最少;中国特有2属。 相似文献
57.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橡胶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以景洪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洪市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将获得的样地植被指数和生物量数据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相关关系,将建立的关系用Landsat TM影像反演出整个研究区域的生物量分布,用影像和实地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实现光学遥感的大范围生物量反演。在反演过程中将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使用R语言环境下的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变量筛选和建模,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适用于森林生物量反演;选择的变量为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ARI)、简单比值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水分胁迫指数(MSI)、中红外指数(MidIR);总体模型反演精度R2=043,RMSE=4605。反演结果对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区域回归效果较好,对于生物量超过200t/hm2的地区,反演结果偏低,且随着生物量密度的增加,反演结果偏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8.
59.
以2000年和2010年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软件平台对子长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由劣等和差等向中等和良等转变,其中良等盖度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2.30%增加到51.30%;主要植被类型中林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3.73%;退耕还林十年间子长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升0.052 8。 相似文献
60.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