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8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1877篇
农学   652篇
基础科学   176篇
  690篇
综合类   3023篇
农作物   587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530篇
园艺   382篇
植物保护   6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冰草属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牧草冰草属(AgropyronGaertn)中的三个不同种———蒙古冰草新品系(A.mongolicumKeng)、航道冰草(A.cristatumcv.Fairway)、诺丹冰草(A.desertorumcv.Nordan)和一个种间杂种冰草———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cv.Mengnong)为材料,分别以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改良MS+2,4 D2.0mg/L,分化培养基为MS(无附加成分),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后得到完整小植株。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组织发生的部位及其增殖速度不同;4种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的产生主要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72.
资源材料保存在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不同来源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KH106,KH109,KH111D为材料,以花序轴,子房,果柄为外植体研究其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由芥蓝和小白菜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KH106的再生频率极显著高于由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KH109和KH111;与花序轴和子房为外植体再生频率相比,以果柄为外植体平均再生频率最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不同预处理培养基处理不同时间,结果显示不经过预处理直接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再生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73.
苎麻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喜文  陈德富 《作物学报》1996,22(1):112-116
苎麻品种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在含有2,4-D0.5mg/L、KT0.5mg/L的MSB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3 ̄4次继代培养后作液体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只有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KM8P培养基中,50天左右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附加2,4-D0.2mg/L、6-BA0.1mg/L的MSB生长培养基上增殖,然后转入附加6-BA2.0mg  相似文献   
74.
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75.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传统水工设计中岸堤(岸坡)构建的弊端、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河流的生态整治方面的思想与观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岸堤(岸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征、生态岸堤的多种功能和景观生态学内涵;提出了在生态岸堤设计中的坚持生态优先,同时重视景观性和稳定性;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岸堤进行分类,对生态岸堤的植物群落的构建进行分析。本文可为从而为生态岸堤的构建、河流、洪泛区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自来水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来水行业是一种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自然垄断的经营性产业。通过分析,认为由于受旧的体制影响和多种原因,我国自来水行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指出要实现我国自来水行业的振兴,必须调整水价,改革体制,扩大市场,发展多种相关水的产业,增强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77.
以铁皮石斛商品瓶苗和盆栽苗茎段为试材,添加不同浓度6-BA、NAA,诱导茎段腋芽、原球茎和不定根,建立再生体系,快速繁殖铁皮石斛组培苗,以期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人工繁殖铁皮石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外植体宜采用70%酒精浸泡20 s,0.1%升汞浸泡8 min消毒;MS+6-BA 3.0~5.0 mg·L^-1+NAA 0.1~1.0 mg·L^-1适合腋芽分化和增殖,分化率92%~100%;1/2MS+6-BA 2.0 mg·L^-1+NAA 0.5 mg·L^-1+土豆泥15%适合原球茎诱导增殖,增殖倍数7.7;1/2MS+NAA 0.3 mg·L^-1生根率为100%;以松针土移栽,成活率83%。  相似文献   
78.
本文报道了农抗SH—62产生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筛选和再生菌株R—4的发酵规律。试验表明,通过摇瓶的初筛和复筛,从活性比出发菌株要强的202株再生菌株中,找出R—4、R—66和R—72三株活性最强而又稳定的再生菌株。在再生菌株R—4的发酵试验中,选出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号培养基,并证明这个菌株对溶氧量并不敏感,在偏碱条件下有利于生长和产素,发酵周期为72小时等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79.
Traditional seed-coating agents are widespread and used in crop protection. However, the coatings can pose an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hazard. In this study, a novel wheat seed-coating agent was prepared by using natural polysaccharid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which produces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and enhances the germination and quality of seeds. The optimum formula of this seed-coating agent was ultimately determ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field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wheat seeds treated with this novel seed-coating agent was increased by 10% and its material cost was decreased by 15%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oxic seed-coating agent. The toxicity of the novel seed-coating agent was also less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one. Therefore, this wheat seed-coating agent had obviou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80.
国家农业部部长何康同志是我国天然橡胶业的创业者和领导者之一,文章通过有关重大史实的记述,展现出何何康同志一直在关心和指导云南天然橡胶业的创造和发展的至深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