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55篇
  110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平移式喷灌机行走速度及喷灌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压喷灌下喷灌机行走速度合理取值以及喷灌均匀度对土壤含水率均匀度的影响,以自行研制的轻小型平移式喷灌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喷头试验和田间喷灌试验,探究了特定灌水定额下喷灌机的工作压力与行走速度关系,并对其水量分布、喷灌均匀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均匀度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灌水定额能够计算出平移式喷灌机的行走速度和工作压力:当灌水定额分别为10,15,20 mm时,40~120 kPa喷灌压力下喷灌机行走速度最小为17.27 m/h,最大为58.65 m/h;增大喷灌压力能小范围提高均匀度,40 kPa工作压力均匀度为0.696,60~120 kPa喷灌压力下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731~0.788,喷灌水在土壤中的二次分布均匀度明显高于地表喷灌均匀度,40 kPa喷灌压力下喷后6 h土壤含水率均匀度达到0.906,24 h后达到0.953,可相应降低喷灌均匀度设计值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数控模拟铣床的改造,进给机构用两个步进电动机做动力源,控制系统用80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用数字信息通过单片机传送给步进电动机控制其按一定方式运行,即可达到零件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33.
从1993~1995年观察结果看,太原地区梨大食心虫转芽期为4月7~24日,处于梨树梨芽膨大期。随气温不断上升,转芽率也递增。转果期为5月23日至6月26日,梨果脱萼期幼虫出现转果。针对发生特点,提出“以转芽期防治为主,转果期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4.
I. Bos  S. Hennink 《Euphytica》1991,52(1):57-64
Summary To get an improved impression of the genotypic value of individual plants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o adjust their phenotypic values according to a moving mean correction or by means of a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here the mean phenotypic value calculated across neighbours is used as the concomitant variable.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theoretical merits of these adjustments are promising: they eliminate the contribution due to the trend in soil fertility from the phenotypic value. In a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ctual merits did, however, not show up.It is concluded that interplant competition i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failure of the studied adjustments. These may be effective in virtual absence of intergenotypic competition. Thus, in case of single plant selection an extremely low plant density would be required, whereas selection among lines or families would require evaluation by means of multi-row plots.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提高车轮牵引性能,改善车辆在松散沙土介质环境的通过能力,该文以善于沙地奔跑的鸵鸟足部关键部位—足趾甲为仿生原型,通过仿生优化轮刺结构,设计出具有高牵引性能的仿生轮刺式沙地刚性轮,并以一种模拟月壤作为试验松散沙土介质材料,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的内置语言FISH和相关命令,建立了适用于非规则结构刚性轮的轮壤相互作用动态模拟系统,并获得试验验证。通过仿生轮刺式刚性轮与模拟月壤相互作用离散元模拟,并与矩形轮刺式刚性轮模拟结果对照,从轮下模拟月壤颗粒细观运动、接触力场、速度场以及车轮挂钩牵引力角度,验证了仿生轮刺式刚性轮具有优越的牵引性能,在车轮滑转率50%的稳定运行状态下,仿生轮刺式刚性轮的牵引性能可提高5.2%左右。该研究为提高刚性轮在松散沙土介质环境中的牵引性能提供了全新设计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6.
通过采样分析对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沙粒径进行测定,对两类沙丘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粒的粒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沙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25~0.05mm范围内,约占总含量的95%左右;固定沙丘地表和流动沙丘0.25mm沙...  相似文献   
37.
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沙包的蒸散特征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模式,对不同植被灌丛的蒸散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蒸散日进程中,有植被覆盖的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出现时间比流动沙丘早12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柽柳沙包(0.24mm/h)>白刺沙包(0.20mm/h)>流动沙丘(0.18mm/h);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在7—9月的蒸散量最高,分别占各自生长期耗水量的69.3%和65.4%;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植被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0.717、0.643、0.649和0.705;SPAC耦合数值模式能够模拟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灌丛植被蒸散的变化趋势,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以显像管玻壳铅尘为对象,通过测定铅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各种形态的含量,系统地研究了玻壳铅尘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农业铅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鄂尔多斯固定、半固定沙丘固沙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鄂尔多斯4种典型固沙植物柠条、沙柳、杨柴、油蒿在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两种立地条件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根际微生物数量为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秋季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大。分析了这4种植物根际和根面好气性细菌和芽孢杆菌季相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变过程中,好气性细菌数量表现为上升趋势。根际芽孢杆菌和内生芽孢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秋季数量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0.
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不同立地类型沙丘化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沙漠公路沿线的沙丘上 ,盐分和养分含量均差异较小 ,但普遍较低 ,盐分中主要离子平均值均小于 0 .5 0 % ,总盐均值也仅为 1.0 4 % ,而有机质均值为 5 .36 g·kg-1;pH值均在 8~ 9之间 ,基本上维持了中性偏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