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55篇 |
110篇 | |
综合类 | 104篇 |
农作物 | 4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20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传统的沙地治理上,忽略了沙丘的环境资源的作用,往往把沙丘作为治理对象,利用各种措施把其拉平。沙丘是风作用于流沙的结果,沙丘形成后,成为风障,使风的强度下降,方向改变,这不仅使风的剥蚀作用下降,甚至消失;而且气流携带流沙的能力下降,流沙在沙丘的下风向下降沉积,沙丘增大,阻沙作用增强(正反馈作用)。所以说沙丘是风制风障、沙成沙阻,是沙区防风固沙的重要资源。沙丘还改变地表的小气候,使热量,温度及蒸散条件发生分异,为植被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沙丘的阴坡比地带偏冷润,阳坡比地带偏干热,这是沙地非地带性植被形成及植物非地带性分布的根本原因。调查发现浑善达克沙地东段,维持乔灌木生存的水分主要来源于2m左右的土层,所以这些乔灌木能在草原地区生存主要是沙丘为其提供了逃避干旱胁迫的条件。因此沙丘是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132.
将中子水分仪与烘干法相结合,对陕西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典型农果复合边界(冬小麦苹果)和针阔叶林复合边界(油松—刺槐)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土壤水分在不同水平位点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并用移动窗口法确定了两种植被复合边界上的土壤水分影响域。结果表明:农地土壤含水率要高于果园土壤含水率,刺槐林地土壤含水率普遍高于油松林地土壤含水率;复合边界上的土壤水分影响域主要受植被根系分布的影响,且随着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苹果与冬小麦复合边界上的影响域在0~60cm土层内麦地为8m,果园为6m,80~120cm土层内麦地为8m,果园为2m,140~200cm土层内麦地为4 m,果园为4m;油松与刺槐复合边界上的影响域在080cm土层内油松为6m,刺槐为8m,100160cm土层内油松为4m,刺槐为6m。 相似文献
133.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落叶中TN、K+和Na+含量与6~8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δ13C、TOC含量与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K+、Ca2+、Mg2+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所有气候代用指标与6~8月降水总量相关性都较差。依据选择的显著相关因子,重建了罗布泊地区近160多年来的6~8月平均气温序列,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序列。结果显示:6~8月平均气温变化经历了1841~1854年、1867~1912年、1937~1960年和1995~2005年的偏暖期以及1855~1866年、1913~1936年和1961~1994年的偏冷期;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经历了1841~1884年、1900~1910年和1954~1986年的偏干期以及1885~1899年、1911~1953年和1987~2005年的偏湿期。 相似文献
134.
1961—2010年中国降水量变化分区及其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近50 a(1961—2010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区及其区域特征,利用59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旬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通过经验正交函数(R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降水量变化进行空间分析,进而对中国50 a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同时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5 a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区及各个分区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1961—1990年、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3个时段可分别将中国分成12、11和11个降水量变化区。综合3个时间段降水量变化特征,可将中国分为江淮地区、东北中南部地区、中国北部地区、新疆地区、江南和华南东部地区、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地区、东北北部地区、华南中西部、青藏地区、西南地区西部11个区域。通过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近50 a中国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黄淮地区,气候倾向率为-13.9415 mm·10 a-1,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江南和华南东部地区,气候倾向率为23.2075 mm·10 a-1。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张国云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7,5(3):155-158
假发是用人发或丝线、化学纤维等制成的一种不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发式,同时也可以和有生命力的人发结合来改变发式外观面貌的服饰品,是首服的一种。它的历史渊源流长。文章主要是从假发的渊源、结构、地位的角度表达假发所蕴含的内在形式美和服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8.
A. J. De Villiers M. W. Van Rooyen G. K. Theron N. Van Rooyen 《Land Degradation \u0026amp; Development》1999,10(3):207-224
Prior to the mining of heavy minerals,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 of the Brand-se-Baai coastal area was investigated to serve as a benchmark for the future rehabilitation of the area. The vegetation was surveyed using the Braun–Blanquet procedure to classify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Six plant communities, some of which include several variants, were identified, described and mapped. A revegetation goal of 30 per cent, rather than 60 per cent, of the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present prior to mining are recommended.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9.
盐池沙地退化草场植被恢复与流沙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野外植被、土壤和地表蚀积状况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盐池沙地退化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示范区退化草场经过封育休牧结合人工补播措施治理后,可使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物种增加,生物量提高66.3%~214%,植被盖度提高,且封育休牧结合人工补播措施较单一封育休牧措施效果更明显,前者生物量较后者提高1.54倍。随着示范区流沙的固定和植被的恢复,0cm~40cm土层中<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较流沙有所增加,且流沙治理区沙丘的蚀积厚度均减小,而不同植被恢复区其蚀积厚度表现不同,其中沙蒿种植区呈弱度风蚀,柠条林内呈弱堆积状态,柽柳+沙柳林内堆积厚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0.
A. A. Rosielle 《Euphytica》1980,29(1):129-133
Summary Efficiencies of lattice designs, check plot designs, and moving means were compared in seven environments for control of error in wheat breeding trials. Lattice analyses of lattice designs and check plot covariance analyses of check plot designs gave similar CV's and intra-site heritabilities and were superior to direct RCBD analyses of these designs. Moving mean covariance analyses were generally only slightly less efficient than lattice analyses or check plot covariance analyses. Differences between design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which were evident on an intra-site basis, were not evident from combined analyses indicating that genotype x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intra-site error in limiting progress from selection. Moving mean covariance analyses with 2 replicates per location and as many locations as feasible is suggested as a useful strategy for early generation wheat breeding tria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