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5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9篇 |
农学 | 122篇 |
基础科学 | 100篇 |
325篇 | |
综合类 | 1038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55篇 |
园艺 | 26篇 |
植物保护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基于黔东南州的案例调查尹丽 《现代农业科技》2020,(21)
以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研究案例,立足于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野,深入考察这些村寨分布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问题与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明确分享主/客体、成立第三方利益协调机构、多元化的利益分享方式、群众参与经营、参与决策、参与分配规则、确保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利益分享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以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资产量化、股权管理、收益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已成为兰州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文章以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村为例,具体阐述了其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并通过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存理论对其改革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兰州市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可行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主体地位,正确把握改革的条件和实现形式,明确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制定股份合作组织的税费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5.
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途径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重庆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山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因子,提出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一方面必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规划;另一方面必需结合生态农业建设这一主线,使物质、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良性循环。紧紧抓住产生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因子——化肥、农药、农田秸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废物等,提出科学的防治和减少途径。 相似文献
126.
127.
为防治陡坡桑园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4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分析查明,实施茶桑间种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陡坡桑园土壤侵蚀严重的问题,其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000t/(km2 ·a)左右,减少到100t/(km2 ·a)左右。建议推广应用这一模式,对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桑园加以改造,以促进山区坡地开发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8.
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麦(W处理)、蔬菜(V处理)、药材(M处理)及对照(未种: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平均质量直径(WM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数(ELT)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值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W处理C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C处理有助于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W处理则有助于增加下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处理W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4和R2=0.67。空心村整治还田后种植玉米和小麦有利于提高0—40cm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层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烟台市大岚东村参加欧洲良好农业规范後认证苹果种植的情况,分析了认证苹果的生产给农民的收入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的认证苹果种植可以通过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但同时也面临着当地认证苹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笔者认为,发展GAP认证农业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定的途径,而且随着认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外部因素增多,也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0.
农户生计分化对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基于山东沂水县农村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生计分化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当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农户生计分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双重要求。以山东省沂水县4个典型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就业时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农户生计结构呈现的特征,探讨农户生计分化与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村农户生计非农化倾向明显,4个村庄人均非农收入和劳均非农就业时间比重均超出70%,生计收入主要依靠非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2)受县域和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靠近县城的韩家曲村农户生计多元化越突出,县域内就业生计表现明显,而远郊、偏远山区的李家营村、四旺村和东土沟村农户非农化生计以县域外就业为主;3)近郊村非农生计结构突出,其新村建设宜倾向于集中形态;远郊、偏远山区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其新村建设宜适当分散布局;4)集中上楼的模式忽略了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居住方式超前于农户生计分化,会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农民新村建设要考虑农户生计分化出现的新特点,匹配多元化的农民新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