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3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993篇
农学   357篇
基础科学   261篇
  798篇
综合类   2304篇
农作物   160篇
水产渔业   213篇
畜牧兽医   551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进行分析,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种内种间竞争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总体来看该林分处于强度混交向极强度混交过渡的状态,单一树种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较少,大多与其它不同树种混交;各树种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针叶树种较占优势,阔叶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树种又有受压树种;林分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42.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浙江遂昌县牛头山林场的6年生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南=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42 m3/hm2,生物量为41.512 7 t/hm2,与杉木纯林为相比,分别提高了74.55%和97.27%,南酸枣纯林以及杉木南酸枣混交林的土壤肥力与杉木纯林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3.
王启发  王中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16-17517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蜂花粉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猪肉系水力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添加比例。[方法]选取80头体重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试验期为120d。整个试验期不换料。猪只自由取食和饮水,宰前24h禁食不禁水。使用玉米一豆粕型基础饲粮,第1组为不添加蜂花粉的对照组,第2、3、4和5组分别为添加1%、3%、5%和7%蜂花粉的试验组。屠宰后取眼肌,分别采用快速滤纸法、滴水损失法、烹饪损失法和拿破率测定法测定其系水力。[结果]随着蜂花粉添加比例的增加,猪肉系水力呈现先优后劣的变化趋势。其中,饲粮中添加5%的蜂花粉能够显著降低猪肉的滴水损失和系水力(P〈0.05),而对烹饪损失和拿破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饲粮中添加蜂花粉可有效改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肉系水力,其添加比例以饲粮总量的5%为宜。  相似文献   
44.
杨晶  王满生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8):123-128
[目的]为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近十年来期刊论文的发表状况,进而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精确检索了研究所科技人员在2008-2017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并从论文发文量、文章主题、研究层次、学科分布、基金支持、发表期刊和关键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年研究所科技人员共发表中文类学术论文584篇,这些论文的发表主要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经费的资助。此外,统计分析还发现,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中国麻业科学》等专业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大量与苎麻、红麻和亚麻等麻类作物紧密关联的自然科学类论文,且研究内容涉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品种选育、饲料化利用等诸多方面。[结论]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论文的发表数量可观,但缺乏高质量论文(如CSCD收录论文),这说明研究所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潜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5.
46.
办公建筑中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 非空调环境(0.92)> 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47.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9.
不同刈割方式对苇状羊茅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不同刈割高度和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对优良混播组合“苇状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扁穗雀麦+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了刈割利用试验 ,结果表明 :该混播组合人工草地刈割利用时以草层高度40cm、留茬高度 5cm效果最好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草的生产性能和延长利用期  相似文献   
50.
以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为材料,采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MINQUE(1)法,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遗传方差分量比率、群体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产量相关性状狭义遗传力为穗粗>百粒重>穗粒重>穗长>籽行数>行粒数>秃尖;加性效应最好的2个群体是豫综5号和墨黄1号;显性效应最强的4个组合为墨白962×豫综5号、新墨1号×WBM-C4、墨黄1号×SUWAN-1和墨白962×EP7;综合来看,豫综5号和墨黄1号是最具利用潜势的群体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