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214篇
基础科学   168篇
  951篇
综合类   1589篇
农作物   18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512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5年   5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邵宏升 《蔬菜》2024,(6):45-51
摘要:为做大做强生姜产业,减少肥料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同时更好地提高生姜产量,探索了不同肥力地块生姜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及高肥力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合理施肥量。设置高、中、低不同地力条件下种植密度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单因素试验,以及种植密度(667 m2种植量A1:4 000株;A2:5 000株;A3:6 000株)与施肥量(667 m2施肥量B1:N 40 kg、P2O5 7.5 kg、K2O 55 kg;B2:N 42 kg、P2O5 7.5 kg、K2O 57 kg;B3:N 44 kg、P2O5 7.5 kg、K2O 59 kg)二因素互作对生姜产量影响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力条件下,高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3 000~6 000株,中等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4 000~7 000株,低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5 000~8 000株的范围内,生姜株高均呈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分枝数、667 m2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单株根茎质量,获得高产,生产上建议高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5 000株左右,中等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6 000株左右,低肥力地块每667 m2种植7 000株左右。高肥力地块上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二因素互作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量、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小区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种植密度以667 m2种植5 000株小区产量最高,为321.8 kg,667 m2施肥量为N 42 kg、P2O5 7.5 kg、K2O 57 kg时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314.4 kg,以上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时小区产量最高,为419.2 kg。生产上建议高肥力地块每667 m2施N 42 kg、P2O5 7.5 kg、K2O 57 kg,种植5 000株左右,选用种姜块质量100 g左右,采用行距60 cm、株距22 cm。  相似文献   
942.
栗绛蚧形态生物指标与发生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栗绛蚧是长江流域板栗主要害虫之一 ,常引起板栗大幅度减产。该害虫自然种群内雌虫个体间发育差异很大 ,并与其生殖力、死亡率及后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以雌虫体重、体积及虫体直径为形态指标 ,将雌虫发育分为 、 、 三个等级 ,各级体重 ( x1 )、体积 ( x2 )、虫体直径 ( x3 )分别为 级 ( 0 .1 0 1± 0 .0 0 4 )g,( 0 .1 6 3± 0 .0 1 2 ) m L,( 6 .6 2± 0 .1 7) mm; 级 ( 0 .0 6 52± 0 .0 0 6 ) g,( 0 .1 4 1± 0 .0 0 9) m L,( 6 .1 4± 0 .1 4 ) mm; 级 ( 0 .0 2 9± 0 .0 0 2 ) g,( 0 .0 6± 0 .0 0 4 ) m L,( 5.0 9± 0 .1 3) mm。发生量 ( Y)分别与体重 ( x1 )、体积 ( x2 )、虫体直径 ( x3 )成正相关关系 ,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6 72 .7+ 381 78.7x1 ,Y=-1 1 4 1 .6 + 2 2 86 0 x2 ,Y=-8588+ 1 7359.3x3 ;相关系数 r1 =0 .9939,r2 =0 .8896 ,r3 =0 .96 39。其中体重与发生量相关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43.
长白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了估计出其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该文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18~4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内插法结合定积分,对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现存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①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层质量的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状模型,且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加深,其水平方向上的异质性程度呈增强趋势。②非参数统计的成对样本符号检验结果表明,变异函数分析结果基础上的克里格内插法适用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层质量估计。利用此估计值,拟合其与位置坐标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式均为二元十次余弦级数多项式。在此多项式的基础上,通过定积分的方法(积分区间为整块样地的大小),估计出18~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未分解层、轻度分解层、中度分解层和重度分解层的质量分别为5.35~8.46、5.60~10.62、0.60~7.99、3.41~17.76 t/hm2。③采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结合多元回归和定积分的方法,可以实现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944.
紫穗狼尾草和狗牙根茎叶水文生态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地上部的生长状况、水文效应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紫穗狼尾草的成坪速度、成坪时间、草层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明显优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其茎叶最大截留率45.35%,最大截留量5.12 mm,均高于狗牙根;其枯落物有效蓄水率304.88%,有效蓄水量0.19 mm,均低于狗牙根;其茎叶覆盖对降低地表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更为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946.
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4a的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利用1971年-2000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选取25%、50%、75%和95%保证率作为典型的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和极枯水年,进行旱稻各生育阶段降水与作物需水的耦合度分析和补灌量估算。结果表明:旱稻出苗后总需水量平均为596.1 mm,需水强度平均为4.3 mm/d,需水强度峰值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4种降水年型下旱稻出苗后降水和旱稻需水的耦合度分别为0.82、0.71、0.50和0.39,所需的补灌量分别为106.6、171.1、296.0和363.9 mm。  相似文献   
947.
对山东省临朐县辛庄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4种植物(花生、沙打旺、草木樨和自然草地)的3个坡度(5°,15°和25°)连续5 a的汛期径流、侵蚀观测数据,分析不同坡度条件下径流小区汛期径流量和侵蚀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坡度径流小区4种植被的水土流失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加剧;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坡度径流小区4种植被的水土流失量从大到小顺序均为:花生>自然草地>沙打旺>草木樨;4种植被的水土流失量随坡度的升高而增加,5°小区<15°小区<25°小区。  相似文献   
948.
沙漠化过程对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解袋法测定分析了沙漠化过程对凋落物分解及碳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沙地土壤中的凋落物经过110d的分解后,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38.5%,40.8%,45.2%,55.6%和58.8%,C残留率分别为37.1%,36.6%,41.4%,53.6%和51.1%,N残留率分别为43.8%,47.6%,54.2%,59.4%和58.9%。说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凋落物的干物质失重率降低,分解速率减小,C、N释放速率减缓。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在各生境土壤中C的释放速率明显快于N;C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略有上升,但总体低于初始C含量;N含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9.
影响阻燃胶合板胶合强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使用BL-环保阻燃剂压制环保阻燃胶合板过程中,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单板浸渍时间和涂胶量对胶合强度的影响,并检测了氧指数、甲醛释放量和含水率。研究表明,使用BL-环保阻燃剂生产环保阻燃胶合板可以达到胶合强度标准,并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 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 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