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6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林业   968篇
农学   1433篇
基础科学   482篇
  1178篇
综合类   4996篇
农作物   1062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739篇
园艺   578篇
植物保护   107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555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DNA探针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库尔勒香梨的提取方法;并利用RT-PCR反应体系成功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杂交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为400ng/mL,甲酰胺浓度为45%,42℃杂交反应6h,可获得最高灵敏度。Tween20的封闭效果比牛血清白蛋白好。对不同组织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了杂交检测,并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论幼叶、老叶、皮层及冷冻叶片均可出现杂交信号,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总RNA也都出现了杂交信号,库尔勒香梨样品有45%的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相似文献   
992.
罗勒(Ocimum basilieum)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勒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无菌苗幼叶为材料,研究了罗勒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材料的起始状态对原生质体分离的产量、质量均有明显影响;以泥状愈伤组织为材料,其原生质体的产量(以鲜重测)可达1.25×107个/g,存活率大于94%。该原生质体可进一步用于罗勒的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993.
用32个蚕品种杂交形式供试,比较了新老2种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疏毛率;结果表明新配方的24 h疏毛率普遍优于老配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4 h疏毛率,老配方中只有6个蚕品种超过了98%,新配方中有21个蚕品种超过了98%,增加了15个蚕品种型式,新配方明显扩大了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和小蚕共育的适用蚕品种范围.从不同龄期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养蚕成绩和茧丝成绩看,用人工饲料进行小蚕共育基本可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共育到2龄后再改喂桑叶或分蚕出售给农民较好.  相似文献   
99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995.
鸡冠花细菌性叶斑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l.上发现一种细菌性叶斑病。它主要危害叶片,形成圆形枯斑,边缘淡褐色,使叶片枯萎。根据病原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测试,鉴定该病原菌为Erwinia chrysanthemi pv.Chrysanthemi Burkholderet al.鸡冠花是该细菌的一个新的寄主。  相似文献   
996.
计算机配色技术在木材连缸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木材染色过程中染色废水的污染问题,实现木材连缸染色,该研究选用毛白杨单板为试材,使用6种酸性染料,通过真空加压的方法进行单拼色和多拼色的木材连缸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配色技术对木材进行连缸染色是可行的;在进行木材的单拼色染色时,染料是按照染液浓度的比例上染的,而多拼色染色时,各染料并不是按照染液中的比例上染的,反映出不同染料与木材的亲和能力和渗透能力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7.
Distribution of Leaf Color and Nitrogen Nutrition Diagnosis in Rice Pla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reenness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each leaf on main stem of different japonica and indica rice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th leaf from the top ex-hibited active changes with the change of plant nitrogen status. When the plant nitrogen content was low, itscolor and nitrogen conten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hree top leav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nitrogen content, the color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fourth leaf increased quickly, and the differences ofcolor and nitrogen content between the fourth leaf and the three top leaves decreased. So, the fourth leaf wasan ideal indication of plant nutrition status. In addition, col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e third leaffrom the top was highly related to the plant nitrogen content regardless of the variety and development stage.Therefore, col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e third leaf could be widely used for diagnosis of plantnutri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inimized col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e third leaf at the criticaleffective tiller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second leaf from the top, and the heading was the symbol of high yield. Plantnitrogen content of 27 g kg-1 DW for japonica rice and 25 g kg-1 DW for indica were the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2,4-D0.1~3.0mg/L(8种不同水平)或MS 2,4-D2.0mg/L KT0.01~0.5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05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 2,4-D2.0mg/L KT0.2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 6-BA0.5mg/L NAA0.05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人工控制接种和发病条件,对硬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硬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病菌株以及软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软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菌株2个组合进行了病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12h,分生孢子发芽并从气孔侵入气孔空腔,病害潜育期为8-10d;接种后14d,聚集在气孔空腔内的菌丝体开始以气孔空腔为模板形成分生孢子器并伴有个别分生孢子器完全形成和分生孢子成熟,病组织上病原大量释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叶锈病的经济重要性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种为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立了小麦叶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提出了治理对策。初步揭示了其抗病机制。总结提出了抗病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