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618篇
农学   194篇
基础科学   85篇
  229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以白果壳为植物模板、羟基磷灰石(HAP)为改性材料,制备了白果壳遗态HAP/C复合材料(PBGC-HAP/C-G),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对其去除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PBGC-HAP/C-G是一种大孔材料,孔径主要介于35~200 μm之间。在溶液pH=5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氨氮的去除;粒径大小不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在氨氮初始浓度为20、50、100 mg·L-1时,拟合计算得到的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45、1.10、2.15 mg·g-1,与实验测定值0.46、1.15、2.18 mg·g-1相近,可见PBGC-HAP/C-G可用作去除氨氮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2.
对决明子陈皮红枣复合固体茶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和多种感官评定方法得出最佳配方,混合浸提液最佳配方为陈皮:红枣:绿茶=3:8:3;决明子吸收浸提液最佳配比为1:1.7。该工艺生产的饮料为固体茶饮料,便于保存,冲泡后颜色为亮红棕色,口感清爽,有复合风味,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决明子、陈皮、红枣及绿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3.
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带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机理,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测定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活力、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的稳定性,对细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与MBC分别为1.6 mg/ml与3.3 mg/ml,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经2倍最小杀菌浓度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后,细菌未出现对数生长期;菌液在260 nm处的吸光值明显升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菌体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升高,菌体细胞壁通透性增大;菌悬液的电导率值明显增大,细胞膜稳定性受损。细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复合生物保鲜剂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菌体细胞开始出现皱缩、扭曲变形、表面粗糙和布满泡状物及细胞壁塌陷等现象。表明复合生物保鲜剂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内环境和细胞膜稳定性,影响了细菌的正常生长;并且通过影响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的排出,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94.
在粉碎的玉米秸秆中添加不同的复合菌剂进行预处理,研究玉米秸—猪粪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能力。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处理比不添加复合菌剂处理累计产气量高10%以上;CH4含量相差不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农田有机碳库是唯一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通过合理利用而进行适度调节的碳库,农田土壤有机碳高精度制图对进一步明析地理环境背景,提升区域土壤固碳潜力,促进碳交易、碳中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在中大空间尺度区域综合特征分区的基础上,基于地理探测器确定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变量结构,分区构建分层多元复合模型,根据208 503个土壤采样点数据编制研究区高精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耦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引入多距离空间聚类进行中大空间尺度综合特征分区,能够显著收敛样本离散程度,土壤有机碳样本标准偏差均值、方差均值较未分区前分别下降0.55、3.53,Moran''s I指数上升0.08。受自然环境与人为扰动双重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变量众多,且不同综合特征分区内变量结构差异较大,年均降水量、海拔高度、地形坡度等变量在不同特征分区的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变量对不同特征分区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力。基于地理探测器构建的分层多元复合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中大尺度和复杂情景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规律与空间突变的同步表达矛盾,抑制了多变量插值噪声增加,其综合精度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K)、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普通克里格(OK)分别提升6.45%、10.45%和7.50%。在大密度样本集支持下,综合区域综合特征分区、地理探测器、分层多元复合模型等技术手段编制的广东省高精度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图,预测结果准确,空间细节表达清晰,为编制大空间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分布图探索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6.
以落叶松人工纯林及落叶松与大豆混农间作人工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农林的土壤容重低于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大于纯林。另外,落叶松与大豆间作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N、速效N、P、K的含量增加,其中间作林土壤中N素含量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
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竹木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无屑切削方式,将竹材、木材及制材、旋切剩余物——边皮、木芯,加工成不同形态的构成单元,组合成合理的复合板坯结构,热压胶合成一种竹木复合板材。检测结果表明:半成品加权平均利用率可达90.1%,成品板材的出材率为63.1%,居各类型胶合板之首;板材纵横强度之和:静曲强度为113.1MPa,弹性模量为9578MPa,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的竹木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及设计内容,并简单归纳了组合梁中钢梁截面设计以及剪切连接件的作用和形式。  相似文献   
99.
整地方式对杂种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整地方式下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固定观测样地48块,连续观测地径、苗高和胸径生长,采用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整地方式对杂种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幼龄期间的地径及苗高生长,高台和穴状两种整地方式较好,另外两种整地方式差些;揭草皮方式在杂种落叶松幼龄时对其苗高生长及地径的作用不明显,但随着幼树的生长,效果越来越显著;在杂种落叶松11龄时,穴状与揭草皮两种整地方式下的平均胸径较大;杂种落叶松4种整地方式对生长的作用效果穴状揭草皮高台现整现造。  相似文献   
100.
介绍"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强度结构材加工利用技术"课题中,对我国主要的商品林树种之一——落叶松,在规格材的优化加工、分级、无损检测、强度性能测试及木构件连接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开创性地解决了我国利用国产资源加工结构用规格材的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并且为我国落叶松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