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8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2033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95篇
  773篇
综合类   2701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699篇
植物保护   21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分析20多年来常州城市热景观时空变化特征,选用4景TM/ETM+影像(1986年、1992年、2000年、2010年)为基本数据源,在RS,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工具的支持下,分析了常州市区热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0年常州建成区均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10年城市与郊区的温差达到最大,为35.3K;城市强热岛及其以上等级面积从1986年的8 580.24hm~2增加到2010年的17 725.23hm~2,相应比例从4.58%增加到9.45%,增幅达106.33%;城市热岛等级类型的景观指数分析表明,到2010年高等级的热岛斑块分布范围和强度都明显提高,两环内高等级的热岛片状分布明显。受城市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各热岛等级斑块的形状逐渐趋于复杂。从景观水平尺度变化来看,2010年热岛景观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同时破碎化程度也最高。研究结论可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2005—2016年是各地类变化最强烈的阶段,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13.46%。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最快,其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19%。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之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体的转换为主。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达207.61 km2,新增水体集中分布在潘谢矿区。加入空间自相关性和土壤质量因子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Logistics回归效果显著改善,ROC分别增加0.201和0.133。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耕地分布概率呈负相关;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为GDP。土地利用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4,CLUE-S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8、2034、204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未来...  相似文献   
93.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4.
包头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研究区,选取2006、2010、2016年相同月份遥感影像,结合包头市土地利用数据,将包头市景观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水体、耕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共6类,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度变化分析、转移网络分析、变化空间集聚特征分析、重心转移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市域景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2006—2010年其他用地景观类型的减少速度高达19. 48%,10年间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从1. 3%增至2. 76%,在2010—2016年有15. 19%的耕地转化为草原景观,3. 79%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10年间景观变化呈现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耕地密布、草地破碎的农业耕作区和不同景观交替的边缘; 2006—2010年间,其他用地中的北部裸土地经过生态治理面积减少,其重心向东南移动73. 79 km;景观分割指数、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性等呈减小趋势,尚未形成优势景观,景观破碎度加剧;通过景观格局驱动力分析发现,景观变化密集度与NDVI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乡镇尺度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客观、精细地刻画森林生态系统格局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森林资源健康状况,为森林资源源头保护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河北省易县森林资源清查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乡镇尺度森林景观类型、数量与分布,研究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主导下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山区乡镇森林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部平原乡镇森林资源则较小,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100~300 m浅山丘陵区和海拔500~800 m中山区。在景观和类型水平上,斑块密度(PD)、凝结度(COHESION)对地理环境支配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更大,低破碎化、高连通性、多样化森林景观与高海拔、高起伏度的地形条件关系密切,乡镇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CLA、PRCLA)越大,林地景观破碎化越强和连通性程度越低。平均坡度(MS)、土层厚度(SD)和高差(ED)作为基础性的控制因素,直接影响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比等方面,间接作用于森林景观格局。在一定的地形土壤条件下,降低人口数量、耕地数量和居民建设用地占比,可降低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提升森林景观连通性。  相似文献   
96.
磴口县地下水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了磴口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而利用克里金插值对研究区2008、2016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其次,基于磴口县2008年与2016年的景观格局分布数据,研究了其景观格局演变特点;最后利用GIS叠加分析手段,将地下水埋深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数据进行耦合,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①空间上,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大体遵循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加深的趋势,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异质性呈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中的随机扰动增强。②县域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其次为沙地、裸地与水体,研究时段内建筑用地与水体增加明显,耕地与沙地略有减少。③景观格局演变对地下水埋深有较明显的影响,建筑用地的扩张使其加深,地表灌溉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上升。总体来看,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
We demonstrate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to which a meta-model approximates spatial disturbance processes represented by a more detailed model across a range of landscape conditions, using neutral landscapes and equivalence testing. We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by comparing burn patterns produced by a relatively simple fire spread algorithm with those generated by a more detailed fire behavior model from which the simpler algorithm was derived. Equivalence testing allows objective comparisons of the output of simple and complex models, to determine if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similar. Neutral landscape models represent a range of landscape conditions that the model may encounter, allowing evalu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 of the model to different landscape compositions and configurations. We first tested the model for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then narrowed the testing to assess the practical domain of applicability. As a whole, the calibrated simple model passed the test for significant equivalence using the 25% threshold. When applied to a range of landscape conditions different from the calibration scenarios, the model failed the tests for equivalence. Although our particular model failed the tests, the neutral landscape models were helpful in determining an appropriate domain of applicability and in assessing the model sensitivity to landscape changes. Equivalence testing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odel comparison, and coupled with neutral landscapes, our approach provides an objective way to assess the domain of applicability of a spatial model.  相似文献   
98.
This study aimed at capturing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landscape patterns and their trajectories of change from 1950 to 2000 within a watershed, which is representative of areas of intensive agricultural use. After an analysis of landscape features changes for the entire watershed based on aerial photograph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provided a typology of landscape patterns for the cadastral lots. Following that, the trajectory of change of each lot was characterized (nature, importance, direction, rate of change). Seven types of landscape pattern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landscape features and 51 trajectories of change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lot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lots were subjected to a homogenization of their landscape patterns since 1950, this trend is not entirely uniform and that since 2000 it occurs alongside trends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of certain landscape features on some lots. Furthermore, nearly a third of the lots are not following the main trajectories of change detected. Th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xtrinsic forces (policies, technologies) that are directing main changes in areas of intensive agricultural use toward uniformity could be modulated by internal forces (uses and values of the popul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s internal forces seems crucial to manage landscapes. From a methodology standpoint, although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es appear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landscape patterns, particular attention must be given to validating the typology chosen to characterize them.  相似文献   
99.
对贵阳市植物景观现状调查分析,强调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同其它用地一样重要,植物景观规划应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一项。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注重园林植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指出贵阳市植物景观特色的体现重要的一点就是向自然学习,体现植物的最佳适用性,把使用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的植物配置从图纸上落实在建设中,以此推行节约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最后列出几种宜于贵阳市的植物配置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广场的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园林植物折算为森林的面积为1.51hm^2;乔木的总叶面积为160442.8m^2,花灌木的总叶面积为15069.21m^2,草坪的面积为10000m^2。长春市南湖广场园林植物生态效益为:南湖广场园林植物每年可放出氧气72.43t,吸收CO2 99.59t,吸滞灰尘54.54t,吸收SO2 0.36t。运用环境效益评价法估算出南湖广场园林植物年吸收CO2经济效益值为12万元,年释放O2经济效益值为2.89万元,总经济价值达14.89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