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0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786篇
林业   2492篇
农学   610篇
基础科学   568篇
  1450篇
综合类   5219篇
农作物   417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529篇
园艺   890篇
植物保护   48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1108篇
  2011年   1081篇
  2010年   890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Reclaimed soils in mining area usually display low fertility and present Cd stress. The amendment of modified biochar effectively fixes Cd in soils,enhances soil fertility, and reduces Cd stress in soil microorganisms.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iourea-modified biochar(TBC) on microbial adaptability to Cd stress in mining reclamation soils is still unclear. The present work studied the Cd immob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s in a mining reclamation soil displaying extreme Cd contaminatio...  相似文献   
122.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建立市域、县域、格网三级尺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及人类活动强度评估模型,刻画不同尺度下二者的时空响应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风险地区持续减少,低风险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市域尺度下高风险地区的减势最明显,而县域尺度下,低及中低风险区总体增势最为显著;2)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强度区域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强度区域均明显下降,其中格网尺度下高强度区域增幅最大,达13.42个百分点,市域尺度下低强度区域的减幅最为明显,达9.76...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水稻保墒旱直播幼苗旱长的平田施肥、冬灌蓄足底墒、开春及时平田整地和保墒、整地、施促底肥、种子处理、播种、培育壮苗、适时追肥、晒田、适时收割等栽培技术,并对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品种选用范围扩大、生产效率高、生态效益大、经济效益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谈实现城市景观设计完整性的三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森 《广东园林》2007,29(2):15-18
结合实例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完整性的三大步骤,即环境分析、造景目的和实现技法,并指出景观设计完整性对景观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的生态效应是不同的,并且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上。因此,本文利用Landsat TM和MSS遥感数据,以具有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过程的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公主岭市1975—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到2000年局部地区又有所回升,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以1989年和2000年TM影像为基础,结合部分统计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沙湾-石河子-玛纳斯人工绿洲近20年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人工绿洲面积增加显著,由1989的6077.62km2增至2000年的6995.02km2,且主要增长期为1995年以后,1998-2002年增长尤为明显;绿洲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弃荒现象,1989-2000年间有365.29km2农用地被荒弃;绿洲的增长以外延式增长为主,开发原有绿洲内部空地为辅;同时,北部莫索湾绿洲土地盐碱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28.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农牧交错带草原封育周期,本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于每年7-8月份(植物生长季节)对封育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名称、植物种数、株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鲜重)等。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原理,结合Biodiversity Pro、Microcal Origin等生态学统计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2-3年后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伴生种则在竞争中消失;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在封育2-3年后达到最大,如地上生物量(鲜重)在封育3年达到最大值,为6907.75kg/hm2,此后呈下降趋势;封育区主要植物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在封育2-3年后出现最大值,此后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把握景观格局—明确开发强度—摸底适宜性—实现功能优化”综合视角为导向,构建综合视角下国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乡镇尺度下空间显著冲突与区域本位基底相耦合的综合冲突类型区,进而提出功能优化措施。[结果](1)2010—2020年宜黄县城镇化趋势扩大,生态空间的容纳度变低,国土空间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向工矿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转移。(2)2010—2020年宜黄县区域空间冲突强度加剧,不同时段和区域下空间冲突强度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可控空间主要分布在南部,轻度和中度冲突在域内分布较为均匀,重度冲突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3)根据开发强度和冲突产生诱因,可将宜黄县乡镇划分为地形发展劣势区、城镇开发密集区和自然保护地集中区3类,作为空间功能优化的重点。(4)宜黄县乡镇尺度上空间冲突类型区分布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与生态...  相似文献   
130.
基于两变量联合分布的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标准降水指数作为干旱指标,通过Copula函数构造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联合分布来分析干旱的基本特征,并以汉江上游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联合分布考虑了两变量之间的各种组合,并且可以求出各干旱历时或干旱程度下的条件概率,因此,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